他们的设计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及乡土村落景观。设计下乡确保了“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传统村落修缮不走形,更让村民也参与进来,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图画。

  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按照统一部署,重庆市启动设计下乡工作,自2019年起,每年都将“三师一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下乡服务乡村建设写入重庆市委一号文件。按照市委要求,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积极行动,用设计下乡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保护村落传统风貌

  4月8日,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四组村民杨已胤站在修缮后的农房前,对记者诚恳地表示,房子现在住起来真的很踏实。

  “我的房子在重庆大学下乡设计师的指导下盖好,既保留了原有特色风貌,又增加了卫生间这些实用设施。”杨已胤说到此处不禁竖起大拇指,“巴适(川渝方言,意味很不错)!”

  与杨已胤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大天池村杨家槽78户农户。据了解,为响应重庆市“三师一家”下乡服务乡村建设的号召,在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组织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带领设计团队入驻这里。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计下乡开展村庄设计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也是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实践点。胡斌介绍说,在农房修缮设计过程中,团队根据农民真实的生活需求,结合当地建筑特色,一方面,增设卫生间,通过对坡屋顶进行防水处理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房屋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保护房屋院坝、沟渠泉井、古树古木等历史乡愁印记,保护了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多元生态系统,保留了荷花稻田、旱地果林的野趣田园风光,传承了屋舍相连、院落相望的养心乡村生活。

  “他们的设计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及乡土村落景观。”渝北区洛碛镇镇长杨明对记者说,设计下乡确保了“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传统村落修缮不走形,更让村民也参与进来,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图画。

创新设计下乡方法

  杨家槽是重庆市积极推进设计下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当地不但制定了激励政策,强化了资金保障,还积极开展设计下乡人才征集。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面向大专院校、设计院所、施工企业等征集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乡土新材料研究等方面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同时聘请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设计院等单位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专家43名,成立重庆市设计下乡专家组,指导全市相关工作。另外,重庆市还从设计下乡人才库中优选专家学者,建立37个设计下乡工作室,挂牌驻村开展设计下乡服务。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村镇建设处处长林远征介绍说,为充分调动设计下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乡村设计建设水平,重庆市举办了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共征集作品326件,其中,144件作品通过评审;编印《“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还将举办研讨会,探讨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

推动共同缔造走向深入

  重庆市设计下乡工作走深走实,也助推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落地。“通过设计下乡,我们有效发动了群众参与,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林远征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地搭建了“重庆市设计下乡服务平台”,开发了手机APP,实现设计下乡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目前,重庆市已经累计储备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设计下乡服务累计超过11000人次;圆满完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庄设计暨共同缔造活动课题研究,初步建成渝北区共同缔造培训基地,并开展多次培训。

  此外,重庆市还编制了《重庆市乡村规划设计导则》《重庆市美丽庭院评比创建指南》等;编制村规划2000余个、农房建设示范图集74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方案80个;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22个。通过设计下乡,重庆市积极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要求,协调各方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项目质量与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均取得了理想成果。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22 记者 陈斌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