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筑开栏啦!

带你了解更多地标风采!

11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

中国各个城市标志性建筑大集合!太全了
中国各个城市标志性建筑大集合!太全了

永祚寺双塔,又叫凌霄双塔被誉为太原的标志两座塔耸立如笔因此也有“文笔双塔”之誉

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山西省会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祚寺内的两塔犹如一对孪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 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是我国双塔之最。

基本信息

永祚寺双塔永祚寺双塔
永祚寺双塔,雄伟异常,双双耸立如笔,故有“文笔双塔”之誉,更被誉为太原的标志。双塔并非同时建成,东南塔稍早,西北塔较晚。两塔相距60米,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二塔均为全砖石结构,只在各层角檐内装有一根挑木,构建十分精湛。

遥望二塔,高度相当,协调,古韵幽幽;近观二塔,方见其各有精妙——东南塔为素砖砌体,塔上雕刻清素,塔身收分很小,直径相同,故而挺拔壮美;西北塔为剪边,精细华丽,塔身收分明显,外形秀丽俊朗。双塔现今共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刻石260余通。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原物外,绝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太原各个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晋,海内知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有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苏东坡的醉笔石刻“赤壁怀古”3通;有著名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还有记述内容别具一格的“晋溪隐君家训”碑,等等。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瀚于一堂,真、、隶、篆各种书体,无一不有,不仅为书法界和爱好书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视,也极为到此观光和游览的人们所喜闻乐见。

永祚寺双塔原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资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它们建成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在所有的双塔中位居首位。两塔南北对峙,并肩而立,既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又各有其特色。南塔剪边,色彩绚丽,轮廓秀美;北塔素砖砌体,雕饰清丽,豪放粗实。


永祚寺双塔永祚寺双塔
自古以来,双塔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着无数的于此登塔远眺,赋诗作画。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身风尘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太原后,曾游览双塔寺,留下了著名的诗句:郝庄两座塔,就把天来穿。穿也穿不上,多放两块砖。双塔巍巍,凌霄而立,它们是太原的骄傲,也是古建筑的骄傲!
历史文化  永祚寺双塔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为到此和游览的人们所喜闻乐见。双塔“碑廊”的最北端,镶嵌有大文豪,一代书法苏东坡的墨迹“赤壁怀古”刻石。这套刻石共三块,是原迹的摹勒本,也是双塔寺“碑廊”众刻石中引以为重的佼佼者。据该刻石末一通的“跋文”看,该石为二十七年仲夏(公元1762年),依旧拓摹勒上石,迄今227年。兹引原“跋文”如后:右东坡先生自书大江东去词,乃为醉后神到之笔。余家藏旧拓也。词与书并挟,莫伟劲杰之气雅,类其为人。余爱而重之,固复钩摹勒石以广所传。按先生脱御史台,狱谪黄州团练副使,前后二赋成于迁所,此词寄托略同,应亦是时所作。观其淋漓杯酒,逸兴遄飞,伸底挥毫,盎然天趣,非见道深而胸无块垒者能之乎?吁!信可爱而重也美,二十有七年壬午仲夏。西村鄂弼跋。鄂弼为何许人,已不得而知。如今我国有东坡“赤壁怀古”刻石者,仅两处。其一在“东坡赤壁”,即今湖北省黄州。其一即双塔寺所在此石。据传,赤壁所藏乃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时镌刻。如是则晚于太原双塔寺所藏者百余年矣。苏东坡乃宋代四大书法之一,世称苏、黄(庭坚)、米(芾)、蔡(襄)。他擅长行、楷,取法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至于他的草书则较为鲜见,《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其的传世之作。
永祚寺双塔永祚寺双塔
历代名书法家评介“赤壁怀古”刻石时,认为它取法于张旭、怀素,笔势奇劲,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同词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书后款识作“久不作草书,适乘醉走笔,觉酒气勃勃,似指端出也。东坡醉笔。”由此可见,这同张旭大醉后呼喊狂走而后落笔,以及怀素酒醉兴到运笔,极为相似。东坡“赤壁怀古”刻石,既是所有苏轼书法碑帖中最受人喜爱的,也是双塔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它给寺院增添了不少光彩。进右方丈院拾阶而上,在三圣阁的右侧可看到一个圆月形壁门,穿圆月形门就进入祚寺的最后一处院落——上院。上院也称塔院,位于寺院中轴线的东南方,是永祚寺地势最高的地方。巍峨并峙,直冲霄汉,久已闻名遐迩的那两座大砖塔宣文双塔,就傲然屹立在塔院的东南、西北两隅。两塔相距约四十余米,在它们相间的通道上,一座朴质无华结构简单的砖仿木构殿堂横卧其中,它就是过殿。在塔院的最东南角,还有一座底层为砖券洞式,上层为木构阁式的两层殿宇。它位于永祚寺的最末端,背负双塔革命烈士,故名后殿。古往今来,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奇观”,当作太原的标志。
舍利塔 永祚寺双塔之“利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54.78米,是典型的式空心砖塔。
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该塔1——7层的砖仿木斗拱,无论形制还是结构,均与大华宝殿相同,为“五踩重翅”,上承撩檐仿、椽、飞,组成塔檐。随着塔身的拔高,塔层的上升,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随之变小,逮至8层以上,斗拱结构则改变一跳(即三踩),明显收分,使塔身轮廓造形呈流线形,十分美观。
永祚寺双塔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的装饰性莲花垂檐柱,垂柱与垂柱之间,有砖砌栏额相连,垂柱上方,砖镂的角替、枋头、华板等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草纹、云纹,大大地增强了塔外面的装饰性。这种建筑雕刻,不仅图案富丽,镂工精细,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和代表了明代砖构建筑的艺术风格,可称砖仿木建中的优秀作品。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一为东南方向,一为西北方向。缘东门拾阶而上,迎面是石砌的佛龛,龛中造像毁之。继续攀登,便进入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阶梯;盘旋而上,则可濒临顶层。站在塔的顶层,凭着古老的塔身,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目睹晋阳风光,确如郭沫若先生所述:“远望太原气势雄,两岸稻田丰。新兴工业高精大,后继英才专敢红。”难怪明人李博登临塔顶之后深有感慨地赋诗:“矗矗苍龙擎宇宙,绵绵紫气发林峦。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若进塔的西门,则与东门之内迥然不同。这里没有步步高升的台阶,不用数步就可进入舍利塔的底层。在这里可以欣赏明代空心砖塔,塔心空券,形成层层有塔室的建筑和技艺,饱览券进式楼阁宝塔的内部结构。那时,你将对当时劳动人民的精湛建筑产生新的具体的认识,给你以美的知识的享受。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
永祚寺双塔永祚寺双塔
文峰塔  永祚寺双塔之“峰塔”,从建筑特色看,文峰塔虽然略早于舍利塔问世,但是,它们必竟同属于中叶的作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平面都是八角形状,都是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2厘米之差。据测: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度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造形,、椽、、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这些都反映着它们为同一时代产物的鲜明。然而,它们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差别,那就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剪边。这里,我们且不说两塔的造形无一相同之处,就是塔的主体塔身,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这些大大小小的差别,无疑正反映着两塔的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不同。文峰塔一经问世,塔身便向西北微微侧倾。对于这点历代地方志乘都有确实的记载,并且成为福登造塔的发念和原由。多少年来,许多的传言和不少对建筑很有研究的人都说,文峰塔西北向微微倾倒,正是建塔们在造塔之初,考虑到塔势高峻,又是东山的前沿,容易受西北的影响,所以才有意将塔身向西北向微侧,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

旅游攻略
     永祚寺双塔位于山西太原市,太原中心四公里左右的庄村南之向山脚畔 


参考资料:百科资料

编辑:洒洒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