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怎么分类?”7年前,黄淑娟对此一无所知。当时,南宁市组建垃圾分类办,她被抽调到分类办任职。如今,她已是广西三八红旗手、垃圾分类“达人”,公共场合、邻里聚会,经常有人向她咨询垃圾分类的事,她能一口气说不少。说是“专家”,也不为过,国内外各大城市垃圾分类现状、面临困难、发展方向,她如数家珍。

    多年来,她带着分类办的几个小伙伴,做顶层设计、树立标准、建章立制,推动南宁市垃圾分类工作从“一穷二白”到“开花结果”,连续十二个季度在全国考核中保持位列第一档,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弯道超车”。

    黄淑娟有张圆脸,让人看着倍感亲切。但是干起活来,风风火火。早在到垃圾分类办之前,她就是南宁城管系统出了名的能“啃硬骨头”的女干将,因此分类办一组建,市政府就点名抽调她.

    黄淑娟确实没有辜负信任和期待。最开始,分类办只有6名工作人员,她带着团队到上海、厦门等垃圾分类先行城市学习调研,结合南宁实际拟定工作方案。没有经费聘请设计院,她就和小伙伴们加班加点,学习研究,编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填补了广西垃圾分类地方标准的空白。

    黄淑娟还牵头起草了《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涉及面广,居民、物业、企业、主管部门应该怎么做,都要有条款规定。如何让《条例》既有权威,又要“接地气”?经过反复调研、数易其稿,字斟句酌,耗时3年,《条例》终于印发,成为全国较早对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

    垃圾分类推行多年,观念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是真正落地实施,并非易事。有朋友质疑:“你自己做了分类,但其他人没有,最后还是没法分类处理!”黄淑娟坦言,这样的现象也依旧会存在。经过多年全社会宣传动员和全链条管理推进,南宁市建成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分类精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且监督、执法力度很大。”黄淑娟说,垃圾分类是件小事,但也是难事。前端、中端、末端,整个链条,有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分类效果不好。

    日常在家,黄淑娟会把餐桌上的剩饭剩菜、厨房里的菜帮菜叶丢进厨房的厨余垃圾桶,也尝试过用厨余垃圾做酵素养花种菜,快递的纸箱、矿泉水瓶子收集后放到小区的可回收物回收站。“只有自己也能做到分类,才能带动家人朋友参与。”目前,南宁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到一个爬坡上坎的阶段,黄淑娟和小伙伴已做好准备,打持久战,慢慢让垃圾分类在千家万户落地。

 

 黄淑娟在调研垃圾分类工作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