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1953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土木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力学、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水利、机械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机关:综合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教学机构:航天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科研机构:先进动力与热工技术研究所
教辅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信部先进船舶材料与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省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力量】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情况、师资引进、师资培养、高水平人才获奖等。

      学院现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洪堡学者1人。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萨夫钦科、流体力学所所长辛普年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李少凡等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定期来院开展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近五年来3名教师获中国力学学会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1名教师获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被评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荣誉称号,3名教师获黑龙江省力学学会青年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荣获工信部“同课异构”比赛二等奖,2名教师获黑龙江省教学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名教师获黑龙江省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3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导师称号,4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力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称号。3名青年教师入选校“青骨”,2名教师荣获校示范主讲教师,8名教师荣获校级教育教学先进个人,5名教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3名教师荣获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近五年来先后派出30余位青年教师赴英、美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现有109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96人,博士化率达88%。

【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完成情况、专业建设情况、评估、认证、排名、获奖情况等。

      学院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力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进入全国前30%。工程力学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获批黑龙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入校考查工作。获批哈尔滨工程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办学项目,并正式运行。本科招生专业由7个调整为4个,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凝练形成3个特色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分别是水下高速运动体、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推进理论、先进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围绕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引导重点科研方向与学校特色方向深度融合,支撑学校一流学科群建设。参与海上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慧船舶与海战场信息对抗研究中心、材料力学研究中心、水下爆炸与水下发射技术研究中心等论证与组建运行,3~4个团队加入两大研究院下设的研究中心并开展实质性合作。
        “先进复合材料与力学”学术团队入选学校第三批“兴海”学术团队;“先进船舶材料与结构力学”实验室申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复。

【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情况、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评估、获奖情况。

      获批工信部先进船舶材料与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与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新型动力技术联合实验室。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划归工程力学系管理,承担全校1 200余本科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负责航建学院7个本科专业近320人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任务,负责90余名本院研究生的力学实验课程。开设39门课程实验,其中9门独立设课,130余个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6.5万人时/年。完成省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1项。购置各类型设备19台套。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品牌有纸桥、无人机、固定翼、SAMPE 复合材料等四大品牌。

【教学工作】教改情况、导师队伍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情况、评估、认证、教学、人员获奖情况等。

      学院开设本科生课程132门,研究生课程60门;新增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完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档案管理,修订、制定教学管理文件10份。 “三海一核”系列特色教材专项建设1项;校级教材立项2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教改结题5项、校级教改结题3项;完成校级教材立项3项,同时出版3部教材;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3篇。7人荣获2016届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孙勇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一等奖。李宏亮荣获“十二五”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获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获批《土力学》和《理论力学》2项品牌课程建设;《弹性力学》获批2016年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完成本科教育与专业评估学院预评估工作。

【科研工作】科技管理体制建设情况、科研经费情况、立项情况、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情况等。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经费到款1.8亿元,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 417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基金2项;科研获奖10项(其中国防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协会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212项,授权发明专利144项;软件著作权129项。

【党建工作】支部建设情况、党员发展情况重大活动开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安全保密情况、获表彰情况等。

      现有支部24个,共有教工党员72人,学生党员320人,发展党员92人,其中包括1名教工党员,转正党员91人。完善学院分党校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本年度举办两次积极分子培训,共计178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培训。全院师生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开展了“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活动,进行了多次专题学习,开展了全院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完善保密制度,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年内,梁艳艳获省委高校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党员和4名学生党员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才培养】重点活动开展情况,科技创新情况、获表彰情况,就业、考研情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建立以科创俱乐部为基础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目前共有力学应用与结构创新俱乐部、复合材料结构创新俱乐部、混凝土俱乐部、大学生飞行器创新工作室、智能结构协会和研究生未来飞行器俱乐部六个科创中心。近五年,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SAMPE复合材料设计大赛、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周培源力学大赛、国家及黑龙江省结构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空中机器人大赛、航空航模锦标赛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获国际大学生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130余项。

      2016届本科生就业率93.43%,升学率48.10%,研究生就业率95.79%。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3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近五年新增中国建筑、中船重工、河北汉光等大型企业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二十个,满足本科生实践环节需求,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对外交流暨港澳台合作】引进国外智力情况、师生国际交流情况、国际科技交流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等。

      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西班牙卡西蒂利亚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高校保持良好交流合作关系,并与英国阿伯丁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近五年,学院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次,教师出国研修40余人,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50余人次,本科生赴国外学习、交流30余人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