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窗江苏讯)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当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情况。

自2016年起,江苏在全省53个市、县(市)就组织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江苏省已建成6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达8.89万吨。在垃圾分类全面覆盖的当下,江苏不仅实现其他垃圾“零增长”,原生垃圾也实现了“零填埋”,并得到全量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居民小区是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阵地。近年来,江苏大力推动小区配套完善分类投放设施,一般按200户至500户设置一处投放点,服务半径不超过120米,为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便利。据江苏省住建厅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共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房5万余处,新增垃圾分类小区2.5万余个,目前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5%。南京、苏州及所辖市、无锡、徐州等城市基本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体现在小区垃圾分类质效和居民参与度上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管局局长陈曦介绍,无锡市为方便居民分类投放,更好地在源头实现分类,于今年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将全市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移交投放管理责任人进行管理,推动形成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无锡80%以上的居民小区已完成移交工作,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无锡市城管局副局长贡佳鸣表示,无锡将加大行政执法保障力度,明确对单位和个人违反相关条例行为的线索移交流程,依法依规进行教育提醒、执法惩戒,充分支撑投放管理责任人高效开展分类投放管理,推动居民小区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管理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终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也尤为重要。7年多来,全省共新改扩建各类垃圾处理利用设施125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焚烧厂64座,日处理能力8.89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63座,日处理能力1.3万吨,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处理全覆盖;规模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95座,年处理能力6000万吨,率先实现设区市资源化利用设施全覆盖。

“做好垃圾分类,前端分类是关键,终端设施是基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宋如亚说,今年,江苏将出台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和维护地方标准,更加关注设施建成后的管理维护,要求各地合理确定收运频次,垃圾桶满后及时清运或更换相应空桶,杜绝出现垃圾满溢、桶边乱堆乱倒问题。

在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上,江苏各地统筹做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补齐设施短板,全省已基本构建能力适度超前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太仓等地建成高标准超低排放垃圾焚烧设施,徐州、常州新北、无锡惠山、扬州、新沂、江阴、东海等7家循环产业园开展国家资源化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盐城市循环产业园建设形成规模,有效提升了设施减污降碳和集约协同发展水平。

持续推进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让居民“易分类”,是江苏下一步攻坚重点。据悉,江苏还将把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重要内容,广泛动员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凝聚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共同体。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江苏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围绕让居民“愿分类、会分类、易分类”,各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共建成开放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119个,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20万人,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6万多次,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超过90%,垃圾分类正从“要我做”逐步转向为“我要做”,绿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下半年,江苏省住建厅将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双百联动”活动,遴选指导100个社区建立垃圾分类市区街社等四级联动机制、100个社区建立党建引领联动机制,推动提升垃圾分类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宋如亚介绍,江苏将在精细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2024年全省将新增(提升)垃圾分类小区3000个,新建分类房(屋)6000个,到2024年底,全省居民小区将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