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天宁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各板块“难”点、“堵”点、“弱”点问题,查找制约城市长效管理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理顺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天宁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2022年11月4日至11月29日,在天宁区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区城市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监督考评科相关人员,采取“看、查、访、听”的方式,对天宁区六个街道和一个乡镇的长效管理现状及薄弱点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逐一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四不两直”现场检查和“点对点”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在茶山街道,实地暗访了离宫路、朝丽路、光华路菜市场、丽华光彩一条街等处的管理情况,发现城市管理基础工作未落实到位,店外经营堆放、路面不洁等各类问题多发,存在现场队员出工不出力,管理不到位现象。在雕庄、兰陵、青龙、红梅、天宁街道和郑陆镇,调研组未事先通知点位,带队突击检查了凤凰南路、世纪华城、东青临时菜市场、都家塘、曹达村、郑陆农贸市场等17处点位的管理现状,发现公厕脏乱、绿化空秃、清扫保洁不到位、暴露垃圾、乱堆放等问题,上述点位已成为城市长效管理的薄弱点。在各板块座谈会上,区分管领导、区城管局领导以及考评科负责人、各板块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合执法局领导、考评负责人以及一线片组长参加座谈交流。区城管局通报了各板块的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各板块介绍了城市管理基本情况、经验做法以及在城市长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总体工作进展
天宁区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目标明确、职责明晰、落实有力、监督有效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天宁区上下共同行动,凝心聚力抓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格局已经形成。天宁区深度开展全域环境大整治,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厢、精品道路、公园绿地,先后解决了怡康机电城、钱家村等16个历史遗留重难点问题,2022年又将浦前西路、逸方路等七个区域列入区督办的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实行重点整治、全面提升、长效管理,城市管理基础得到较大改善提升。区级巡查、考核、例会、点评制度不断完善,采取多种举措抓弱点、攻难点、创亮点,推动实施一体化保洁、城管+交警联合整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稳步提升天宁区环境秩序。始终保持天宁区综合管理水平走在常州市前列,2020年排名全市第二,2021年排名全市第三,当前天宁区城市长效管理总体情况较好。
常态化整治,提升城市环境
天宁区从2020年起开展“美丽天宁全域环境大整治”行动,围绕“拆违、消危、畅行、增绿、保洁、清水、扮靓、补缺”八大核心任务,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完成了丽宝第花苑、红梅西村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翠竹公园、蔷薇公园景观提升;竹林北路、丽华北路、劳动中路、劳动西路、凤凰路、迎宾路等处精品道路建设、丰北村美丽乡村等一批民生亮点工程。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原则,今年共推进关河路、博爱路2条区级道路和季子路、永宁北路、凤凰岛西路、红梅南路、清凉东路、庙湾村西路、新艺路7条镇(街道)道路提升改造,凤凰岛西路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创新打造小区商铺个性化街区,为天宁夜经济的繁华打造亮点。同时高标准谋划通江南路、关河路、延陵路(朝阳桥-3号桥)3条绿化精品道路建设,通过疏绿、彩化和节点提升,打造主城区特色生态绿道。提前完成城市公厕改造提升10座的目标任务,创新打造特色亮点新丰东桥便捷驿站。
以全国典范文明城市测评和城市长效管理考评为抓手,提高精细化标准,在继续巩固原有管理水平基础上,开展主次干道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烟花爆竹禁放整治、夜市容整治、校园周边整治等专项整治,融入渣土运输、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广告店招、餐厨废弃物、绿化执法、公共停车场秩序等常态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化管理水平,实行项目化推进、全方位攻坚,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网格化管理,压实工作责任
红梅街道、天宁街道、郑陆镇综合执法局针对城市管理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标对表,全面查漏补缺,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抓整改、抓达标。天宁街道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成绩常年保持天宁区前列,红梅街道今年的考核成绩实现大进步,郑陆镇近两年来在常州市二类街道(镇)排名前列。一是责任到人,层层推进。围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机制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与村委、社区、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及时帮助指导、督促长效管理工作,细分责任范围,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建立管理责任区。形成点面相间、条块结合、格网成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实行错层管理,推行环境承包制,做到责任主体具体化、工作标准清晰化;形成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二是督查整改,立足长效。街道(镇)分管领导、综合执法局领导牵头,定期现场督查长效管理工作,针对市、区考核的内容和项目进行日常巡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把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标准抓管理促落实,抓基础促提升,抓巩固促发展,抓“两头”促中间,抓重点促平衡。坚持“日巡查、周剖析、月通报”制度,郑陆镇成立“三标办”,推动“三融合”工作走深落实,加强对各村、社区、各单位长效管理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评分结果定期通报、落实奖惩,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问责有力的高压管理态势。
信息化赋能,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依托全国劳模黄峰工作室为基础平台,构建一个系统化、信息化、实效型、典范性的环卫服务体系—全国劳模黄峰工作室服务体系,打造一支参与城市管理,服务民生问题的基层队伍。2022年6月推出了“天宁区城乡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为核心,通过视频管控、AI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城市管理智慧“大脑”,高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以科技赋能让城市管理更智慧。依托天宁区200余个视频探头和25条试点道路采集数据,通过大数据建模、云计算匹配和智能探头发现分析等技术手段支持,结合“首违不罚”“轻违免罚”规定,通过系统发现问题自动通知,违法单位负责人接收信息自行整改的模式不断推进第三方自我监督,自我整改提升。通过智慧平台论证分析、问题诊断,最终形成体检报告,达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共治、共管、共享”的现代化城管体系。
规范化建设,打造城管先锋队
青龙街道、红梅街道、郑陆镇等城管中队在队伍管理方面实施常态化、准军事化管理,一方面坚持每天上班前集合点名,定期组织队列训练。积极开展体能训练,确保所有队员通过体能测试。另一方面加强执法装备管理以及内务卫生管理。每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城管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学习,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了执法中队单独考核实施意见,与队员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制度管人的模式,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与考核,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同时,以“强转树”为中心,围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的目标任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打造高效执法队伍。
天宁街道成立以执法中队长恽韶松命名的工作室,在青果巷二期设立“文旅产业”工作驻点,探索“服务+管理+执法”新模式。天宁区城管系统成立“中高考护航队”,在中考高考期间,开启夜间“巡航”模式、“降噪”模式等;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先锋活跃在高速卡口、火车站,守住“入常”大门;活跃在封管控小区,承接样本转运、门磁安装、防疫物资运输等;活跃在重点区域,负责封管控区生活垃圾“直收直运”、消毒消杀等重要环节。
三、存在的问题
天宁区是常州市中心主城区,但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人流量高、老小区、城中村多,制约着天宁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发展,天宁区城市长效管理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一直不高。当前,我区城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完全适应:一是不完全适应党的二十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二是不完全适应常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新任务;三是不完全适应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新变化;四是不完全适应群众对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效能的新期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思想理念需要转变
重视程度在降低。在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中,各板块城管工作的考核比重不高,各级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经费投入和人员精力投入不高,城市长效管理难以维持在高水平。思想松懈,工作标准不高。常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自2006年运行至今,各项标准和考核细则已相对成熟,部分管理人员和老队员流动性差,长期从事城管工作,自认为已完全熟悉规则标准,逐渐失去工作激情和主动性,对身边的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习惯于听指令开展工作,致使部分路段的管理水平不升反降。管理观念未转变。多数人员凭老经验、老做法在开展工作,习惯于突击整改应付各类检查,未实现向常态长效管理的观念转变,在当前市考评形势下逐渐显现出短板缺陷。四是职业认同感不高。城管工作受舆论导向影响,以及做好这份工作的难度较大,多数人员对城管岗位认同感和荣誉感不高,多数协管员只是把它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部分管理人员也是受领导指派不得不担下这份重担。
队伍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人员结构有短板。在大量执法事项下放各板块综合执法局之后,执法力量相对不足,部分执法事项难以承接。茶山、兰陵、雕庄街道、郑陆镇城管队员流动性不大,40岁以上的城管队员占比较高,部分老队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出工不出力,平时巡查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问题。青龙街道经历机构改革,人员流动较快,中层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雕庄、茶山、兰陵街道城管队伍没有做到准军事化管理,每日集合点名、每日讲评、每周例会等制度变形走样。雕庄街道近年来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成绩总体不错,思想上有所松懈,队伍管理偏松偏软,日常由片组长召集点名、布置工作,正式队员比协管队员迟到晚到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未做到统一标准管理。中层人员在城市长效管理的精力分配不足,到一线督查指导不够,经常凭老经验做法在办公室指挥协调。业务能力不足。部分队员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不熟现象,没有利用好提前上报措施,对管理标准和细则掌握不清,不能按标准对责任区域实施管理,习惯于听指挥,工作主动性发挥不足。对绿化杂草、空秃、枯死、各类破损、店外经营堆放等问题缺乏清晰的管理标准,没有正确的处置措施。对易失分问题和薄弱点把握不够清,工作抓不住重点,管理效能不高。巡查精细程度不够,对杂草、宠物粪便和烟头等细微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及时,成为考评失分的重要因素。
基础条件还存在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各板块城市长效管理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不托底,有微修补的零散资金投入,但整体改造提升的三至五年长远投入方面规划不足。茶山、兰陵、红梅街道由于财政能力有限,需节约开支,在城市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城市改造更新较少,辖区内设施、道路老旧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红梅街道仍有7万多平米的道板破损需要修复,预计费用约2600万。茶山街道的浦前东路、兰陵街道的浦前西路、工舍路等路段道板松动破损、路沿破损等问题较多,一直未得到更新修整。城中村脏乱差问题较为集中。茶山、兰陵和红梅街道人流量大,辖区内的城中村、老小区比较多,外来人口多、基础设施老旧,路面、道板破损,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茶山街道现有城中村30个,兰陵街道25个,红梅街道24个,数量均排名天宁区前列。城中村基本为原城乡结合部村民或外来人员居住,外来租户较多,人口密集,住户大多还保留着一些原来的陋习,废品收购、无证经营者较多,房前屋后乱堆放、种菜等对村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尽管多年来街道、村委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整治,但是由于村民的素质要求等实际情况难以维持长效。红梅街道的谢家塘、都家塘、白家塘、毛家塘、仲家塘、高家塘六个城中村,原来属于青龙街道,区域调整后,目前日常管理划归红梅街道,而资产仍归青龙街道,红梅街道对上述城中村所在村委指挥协调困难,在管理经费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管理存在难度。三类小区数量多,管理不到位。茶山街道三类小区27个,兰陵街道28个,红梅街道48个,三类小区是指物业收费标准低于1.0元每平方米的小区(含无物业、自治小区)。该类小区普遍存在房屋公共维修基金缴纳不足、设施老旧、物管费收缴困难的情况,而市场化物业公司为了盈利,不愿意加大经费投入,在小区管理方面“偷工减料”,对业主的管理需求不予理会、敷衍了事,对小区管理积极性不高,如暴露垃圾不及时清理、业主报修不及时修理、毁坏绿化无人制止、小区无人巡逻、外来人员和车辆随便进出等等,造成很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也是长效考评中失分较高的因素。
机制体制有待健全
管理机制落实情况不一致。各板块自行制定、落实人员管理、奖惩、考核、淘汰等各项管理机制,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监督手段,执行落实的随意性较大。未形成管理合力。综合执法局属于街道管理,而执法中队属于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下派机构,目前雕庄、兰陵、红梅的中队长兼任街道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而青龙、茶山、天宁街道中队长没有兼任。一支指挥棒效应发挥不明显,有的中队长或正式队员置身于城市长效管理之外,参与一线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不多,更多的精力倾向于完成执法案卷,不能和协管员并肩作战,共同攻坚,不能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保驾护航。茶山街道的段家村、离宫路、光华路菜市场周边存在部分商户不服从管理现象就是由于执法不到位导致的。管理体系不顺畅。涉及城市长效管理都以属地管理为主,对职能部门抓手不够。住宅小区的环境卫生由物业公司管理,而小区物业归区住建局管理,城管对物业公司缺乏有效抓手,大部分物业公司对小区环境管理不到位、不积极,考评碰到问题大多由城管队员(协管员)去处理,导致城管队员疲于奔命,压力较大。菜市场属于区商务局管理,天宁区有9个菜市场属于私人所有,分别为金新农贸市场、青龙苑菜场、丽华二村菜场、红梅菜场、翠湖菜场、中山门菜场、怡康菜场、政成菜场和兰陵农贸市场。多数存在设施破损、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保洁不到位等问题,其中红梅菜场、翠湖菜场、中山门菜场、兰陵农贸市场存在商户对长效管理不配合现象,市场内超范围经营、环境脏乱、无序经营问题较多,平时只能靠队员突击整治,暂无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业管理还不够规范
道路建管衔接不畅。雕庄街道的凤凰岛西路等多处环岛路、茶山街道的河滨东路、兰陵街道紫云府周边、青龙街道的中海云樾里周边等道路已建好未移交,目前绿化管养、清扫保洁等没有作业公司负责,导致路边机动车乱停放、路面不洁、路面积尘、绿化脏乱、绿化空秃枯死等问题多发。这些都是属地范围内的问题,市现场考评不会因为未移交而不纳入考核。责任界限划分不清。各板块的绿化养护、环卫作业有的属于区管理,有的属于街道管理,还有的属于村委或社区管理,存在管理界限不清、有盲区死角、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例如青龙街道的洋岐路西侧没有保洁作业,红梅街道外包保洁的道路(如林庄路、天龙路、鼎泰路、砚瓦路等),外包保洁只负责路面,台阶上、商铺前由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保洁不到位现象突出。茶山街道的清凉东路大部分属于区招标的作业公司管理,而其中一小段属于街道招标的作业公司管理,存在管理难度。红梅、兰陵等街道存在部分绿化无人管养,因街道资金缺乏,平时主要由队员日常巡查时顺带捡拾绿化带垃圾,无法达到城市长效管理要求。作业标准不高,考核监管不到位。环卫作业和绿化管养单位对责任区作业标准不高,达不到城市长效管理要求,导致绿化脏乱、空秃、枯死等绿化养护问题多发;暴露垃圾、路面积尘等保洁不到位。茶山、兰陵、青龙等街道综合执法局对相关作业公司监管、考核的力度不够,没有及时落实奖惩,导致作业水平始终难以达到管理要求。
四、下一步措施建议
城市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主要领导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新形势下,城市长效管理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统筹各方协同发力,推动城市长效管理由单一管理向共建共治发展,由突击应付向常态长效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推进,全面提升天宁区综合管理水平。
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综合执法局是各板块的攻坚队,疫情防控、拆违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都要城管人员顶上去,需选派得力的人员担起这份重担,坚持重品行、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注重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识别年轻干部,对表现优秀的人用起来,提拔上去。优化协管员队伍年龄结构,对综合表现突出的协管员提供晋升通道。对不适合城管条线的人员,要落实淘汰机制或轮岗到其他位置上去。把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出来,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区城管委作用,建立完善工作对接机制、协同联动机制、会商研判机制及督查考核机制,制定具体的协作配合工作细则,对没有专门执法力量的行业和领域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消除监管盲区。各板块每月召开通报会,提高村委、社区、作业公司对城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每季度对村委、社区进行排名通报,与年底优秀挂钩。各板块主要领导每月或者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协调解决住宅小区、菜市场、城中村等相关重难点问题,攻坚薄弱环节,在区级层面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城市管理,拓宽问题发现渠道、为城市长效管理建言献策。完善联动机制。执法中队要与综合执法局密切联动,深度配合,为城市长效管理保驾护航,中队长要担任城市长效管理负责人,主动参与到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中去。各板块综合执法局跟公安、交警形成联动,协同解决车辆流摊、非机动车管理。进一步实践“城管+公安”执法机制,继续探索“城管+”模式,推进基层治理,强化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整治合力,力求打造城市长效管理天宁模式。四是完善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管理标准,建立常态化巡查、督查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探索细化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轮岗、竞岗机制,防止管理同一区域出现微腐败和不作为问题;对每个环节工作追责,责任划分清晰,实行末位淘汰制,形成人员更迭良性循环。完善加班、休假、谈心制度,让严格管理释放效能。
提升管理水平
开展环境大扫除。各板块要全面巡查、督查,彻底解决绿化养护、清扫保洁作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坚决扫清盲区死角;坚决持续取缔所有流动摊贩,全面打击占道经营、店外出摊;高标准、严要求对区域内的乱张贴涂写“零容忍”;紧盯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破损、安全隐患等共性问题,加速改善道路整体容貌;加强非机动车整治,合理规划地铁一号线、二号线非机动车停放区域,针对资源紧张区域应划尽划。加强巡查力度,早发现快处置。针对市、区两级考核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针对重难点问题,要排进度,挂图作战,全面梳理、分类施策,逐步解决。各板块综合执法局要成立考评队伍,负责辖区内问题巡查、督查,及时督促整改提升薄弱环节,重点解决盲点堵点问题。在应对市现场考评时,能够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针对街面秩序管理薄弱现状,进一步提高执法立案数量,用严格规范执法保障城市长效管理。
创新智慧赋能
充分利用“天宁区城乡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平台2.0版”,全面融入市容、环卫、执法、工地等多元素信息化管理,以技防代替人防,促进商户、企业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整改转变。注重运用视频探头、无人机、终端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市容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固加密市容系统网络,持续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转型。进一步探索天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23年在天宁街道试点城市治理创新示范区,通过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推进美丽街区建设运营治理、城市体征-街道体检和评价、城市非机动车治理、城市园林绿化治理、城市公众参与、精细化基层治理6个方面的场景。在前后北岸社区建设智慧议事厅—路见小屋,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有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强化多元共治,搭建居民与城市管理沟通的桥梁。
做实网格化管理
进一步做实城市网格化管理,打造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人人共享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部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责任,强化组织领导,以考评网格为单位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下移工作重心,形成由区城管局、街道(镇)到村(社区、物业)再到作业管理人的完整、精细、清晰的管理网络,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落地落细,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各级联动、资源共享。以推进网格化管理为契机,鼓励各板块大胆创新,进一步强化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信息畅通、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有力、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加强队伍管理
持之以恒抓好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队伍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支部建设,将协管员队伍中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综合执法局集中管理,通过抓党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上岗活动,强化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进一步释放战斗力。培育和挖掘身边的城管典型和模范,加强先进模范的宣传,引领城管队伍主动作为。严格日常管理。城管队伍要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严防宽松软,各项管理措施要兑现。坚持工作日每日集合点名、严格请销假、严格考核奖惩。通过营造氛围,形成比学赶超之势,形成内部竞争,根据平时的工作表现、作风纪律等情况,年末对队员进行综合排名,实行优胜劣汰,实施末位淘汰制,打破铁饭碗。激发责任感。让每个队员明确目标任务,网格管理责任要细化到每个人,要有激励,对表现优秀的要表扬激励。加强人员谈心谈话,关心队员思想动态,设立委屈奖,每季度召开座谈会,每半年组织一次拓展活动,让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每名队员积极工作的内生动力。
(宋福波 郭余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