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窗镇江讯(通讯员:赵艳)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城管局结合农村实情,立足乡土特色,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理论好声音”评比展演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长山理论讲习所”建设工作,着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米,让农村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推动党的理论向基层扎根。据不完全统计,丹徒区全年共创作理论宣讲文艺节目108个;组织专场演出或参与相关主题演出近百场,累计吸引超2万人次观看;制作专题微信130多条,吸引点击4万多人次。
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的现实动因
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是丹徒区新时代理论工作的一项创新,取名融合丹徒区范围著名山脉“长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长通过实体和虚拟两种载体,开展专家“点单式”、书记“命题式”、党员“互动式”、名嘴“多形式”、网络“辅导式”、实践“案例式”、百姓“普及式”七种形式的讲习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为开创新时代经济开发区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坚强的思想保障。
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进社区需要“长山理论讲习”有效载体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央就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要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近年来丹徒区注重抓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唯有党员教育载体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整合基层党员教育各类资源,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正是为了补齐这一短板, 使载体建设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三驾马车同时发力,从而让党的理论不仅能够更好地进农村、进社区,而且能够更持久地进人党员群众心里。
各地讲习理论的创新做法提供了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的实践经验
“讲习” 是共产党人开展斗争的一个重要法宝。马克思、恩格斯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在广州、武县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延安有抗大。新的时代,各地还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讲习阵地,湖北在全省建立了新时代讲习所,贵州建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华社还开辟了“学习进行时”“讲习所”专栏。丹徒区如何运用好“讲习”这一有效形式? 带着这一问题丹徒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最终确定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用理论讲习引领基层理论工作。
冬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催生了“长山理论讲习所” 在镇江落落地生根
江苏冬训已经举办逾40年。近年来的冬训是在深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背景下开展的。丹徒区所有班子成员按照联系点的分工安排,深人社区领讲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建设“长山理论讲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哪讲、谁来讲、讲什么”是农村社区长山理论讲习所活动开展的关键要素,丹徒区从讲习的场所、人员、内容上靶向发力,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协同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解决“在哪讲”的问题
按照有讲习场所、讲习队伍、讲习制度、讲习计划、讲习项目“五有”的标准,村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整合办公资源,优化功能布局,依托文化阵地,方便群众参与,合理布局讲习所和讲习点。
随着社交媒体、智能手机、4G网络的发展,手机网民和网络直播用户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顺应互联网条件下的舆论传播规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通过“云上”宣讲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为群众所掌握,更好地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开发区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讲习所”,搭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化的群众理论讲习平台,让理论宣讲“触手可得”。按照“一号多群”的建设要求,在各行政村建起了多个微信讲习群,及时推送理论讲习内容。
解决“谁来讲”的问题
优秀的理论宣讲工作者是党的理论走向大众的“意见领袖”。做好理论宣讲工作,除了充分用好丹徒区现有的市委宣讲团、老干部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三支队伍,还应吸收更多宣讲人才,形成更强的宣讲合力。
实践中,积极组建层次丰富、覆盖面广、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初步形成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的宣讲格局。一方面是组建“本土化”的讲习队伍。在全区发掘、组织农村的“乡贤”和“致富能人”等近100人的“百姓名嘴宣讲团”,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音讲理论、讲政策。
加强与党校高校的沟通合作,引用“外脑”。邀请各类专家走进讲习所,为基层党员群众解读政策理论,区、村共举办专家讲座90余场。
解决“讲什么”的问题
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善于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基层的理论政策需求,分众化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感。
注重把发展成就、文明风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理论转化为浅显易懂文艺节目在耳濡目染中教化群众、在高教于乐中传播理论知识,讲授科学技术,讲百姓身边事,解百姓心中忧,让理论宣讲提神解渴,力求做到理论惠民。
变“说唱讲诵演”综合性评比活动为五项专题评比展演活动,具体是:说开发区发展,唱爱国歌曲,讲党的理论,诵百姓心声,演好人好事。
推进“长山理论讲习所”建设的路径
经过几年的建设探索,丹徒区农村长山理论讲习所已逐步推开,各村居(社区)的实体和虚拟讲习所逐步规范,石马村百姓名嘴在广泛宣讲中逐步提高。但整个讲习活动内容原创性、地方特色性,形式多样性还不够,宣讲效果还有待提升等。下一步,将注重覆盖三类群体,把握三项指标,推动三个融入,坚持深化、细化、具体化,进一步推进长山理论讲习所建设。
覆盖“三类群体”,让理论讲习导向性更强
不同的宣讲对象对宣讲的需求有所不同,为让农村理论讲习“对路子”,丹徒区重点抓好“村社干部、普通党员、广大群众”三类群体,分层分类,因人施策,推动基层宣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往心里去。
村社干部层面求深
村社干部是农村工作组织者,加强理论讲习是应有之责。村社干部要想担负起上情下达的任务,理论知识是重要支撑,必须学在前、思在前、走在前。要把村社干部队伍作为理论讲习的核心层,通过听讲座、学原文和谈体会相结合,对党的理论深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成为党的理论在农村的引领者和传播者。
普通党员层面求实
在村里普通党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源于思想的先进性和理论先进性。理论讲习所必须将其作为重要对象,把对党员理论讲习作为主要考量,结合组织生活、党日活动,顺应党员的期待和需求,把普通党员作为理论讲习的中间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观可感的讲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责任,推动党员创业。
广大群众层面求广
长山理论讲习所要发挥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感化人的作用,对于广大群众要因地制宜,走出就理论讲理论的单向思维,避免讲理论枯燥、听理论睡觉的现象。把广大群众作为理论讲习的基础层,推动理论深人浅出,以文化活动带入理论、理论融人文化活动的办法,让群众愿听想看能接受,提高群众知晓率,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握“三项指标”,让理论讲习黏合度更强
理论宣讲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要抓住三项指标,让党理论政策与基层“零距离”接触,让广大群众对理论“可望又可及”。
提高送达率
在抓好实体讲习所的同时,利用各类网络媒体,通过“三屏一声”将理论节目和理论解读进行同步推送。用好户外大屏,将理论节目进行滚动播出; 用好电视中屏,将优秀理论宣讲在丹徒电视台《文明丹徒》栏目进行展播;顺应互联网“微时代”的新要求,用好手机小屏,做足“指尖上的学习”,用图文加视频的新媒体产品把最新的理论政策传递给党员群众。同时,用好农村大喇叭,开设《理论之声》,开展社会化理论宣传,及时传播党的理论。
提高参与率
在选题上突出自下而上,通过开展调研座谈等方式,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制作理论学习“菜单”,基层群众根据理论需求进行“点单”,由宣讲员进行“配菜”,实现理论辅导的“供需”对接。在形式上突出“面对面”,百姓名嘴宣讲团大多来自群众,也能更好地融入群众,通过在文化广场、农村合作社、田间地头等场所与群众面对面讲解,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交流互动。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微宣讲竞赛活动,吸引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主动走上讲台,以讲促学,以学促思。
提高点赞率
坚持以群众欢迎为导向,注重生动化、有形化、多样化,让理论通俗易懂,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要求在“百姓大舞台”上必须有2-3个原创性的、用文艺来宣讲理论的节目,利用“百姓大舞台”的人气扩大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同时,为激发各地进行原创节目的积极性,开展优秀理论宣讲节目评选、表彰,将遴选出的优秀宣讲节目组织起来,开展以“村村行”“企业行”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基层行”活动;将理论宣讲与参观学习相结合,让长山理论讲习所走进重点项目建设现场,通过参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全区的发展脉搏和发展方向,提升发展的认同感。
推动“三个融入”,让理论讲习执行力更强
基层理论宣讲永远在路上,要坚持抓长抓常,主动融人农村社区重点工作,确保推动理论宣讲落地见效。
融入镇村目标考核
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将长山理论讲习所理论宣讲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考评体系,科学量化标准,严格考核奖惩,激发务实创新的动能,从机制上保证理论宣讲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对各地理论宣讲工作情况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规范化。
融入精神文明实践
以理论宣讲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理论宣讲更加深入,增强理论讲习的渗透力。坚持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感染人,结合农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善于抓取身边典型,收集本地的道德模范、凡人善举、最美故事等,从平凡人、平凡事中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讲活动,增强理论宣讲的说服力。让先进模范、典型走进长山理论讲习所,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现身说法,让群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真谛、感悟正能量。
融入农村“三会一课”
三会一课是农村党组织活动有效架构和重要途径,涵盖全体村干部和党员,更是理论讲习的重要层面和重点群体,必须不折不扣,以贯之,形成党组织活动和理论学习的互融互动。通过规定理论学习的频次和范围,促进形成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活动学理论和党课讲理论的工作格局,真正让党的理论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如影随形、入心入脑。
(供稿:镇江市丹徒区城管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