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构件的精妙技术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智慧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才能,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木材的原料更广泛,相比于石材,建筑木材建筑更加灵活,因为木材便于雕刻,想要在木材上构建复杂的图案或者对木材进行加工,都十分方便,而石材的加工受制于技术条件。因此,在中国古代木制结构建筑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占据了主导。

中国建筑所采用的多种结构中,最主要的是框架式结构,因为框架式结构的建筑工程量和稳定性都十分可观。框架式是以木材建造一个完整的框架,构成建筑的主体,构成框架最主要的部分是房梁和木柱(顶梁柱),房屋顶部的房檐和屋顶的整体压力通过房屋顶部的横梁框架传导到逐个独立的顶梁柱之上,从而将房屋顶部的压力合理的分散到每一个顶梁柱,并非将压力都汇聚于一点。

这种框架之下,墙壁不承受压力,墙壁所起的作用是单独将房间隔开,墙壁的建设与拆除可以根据需要完成。在墙壁上开凿门窗也可以随心所欲,因为它不起到承重的作用。

框架式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顶梁柱与房屋横梁的核心零部件,由矩形的斗、升拱、撬拼凑组成,它能够将房屋坡面上的压力由上层不断地传导到下层。它将屋顶屋檐所形成的顶部压力,巧妙地传导到顶梁柱上,或者先传导到额枋,再由额枋传导至顶梁柱,将顶部压力分散化解,顺利的向下传导。

斗拱作为衔接,恰恰体现的是古人建筑的技术性智慧。在外观形态上,斗拱也具有装饰性作用。因为斗拱的建造工序复杂,外观上看非常的精妙绝伦,让我们能直接感受到它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在古代斗拱的复杂程度往往也成为房屋精妙度的表现更代表房屋建筑的高贵和绝妙。

斗拱之间不同零部件的连接采用的是榫卯结合的连接方式,这样的衔接方式体现着古人的建筑智慧。榫卯结合是指两个木质零件为了更加紧密稳定的结合,在连接部分,分别被开凿和加工成凸凹形状,突出的部分叫做榫,凹进的部分叫做眼。

当遇到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时,榫卯的结构可以更加稳定,不会轻易的散架,具有一定的韧性,有一定的抗震效果。因此榫卯结合作为传导压力的关键节点,它是斗拱结构的灵魂,而斗拱结构又是整体房屋压力传导的衔接。

古人在设计建筑时所穷尽的智慧,框架式结构建筑使得建筑既保证了美观又有足够的平衡,达到一种墙倒屋不塌的奇妙效果。现今的梁柱框架结构就是承袭了古代的榫卯结合智慧,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延伸和发展,成为现代的建筑结构的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建筑是内外兼修,并且注重艺术形式和建筑结构的高度统一。房屋屋脊两端所呈现的图腾形象是中国古人以建筑来表达传统内在气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框架式结构中所孕育的斗拱和榫卯结合技术,又充分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技术的精妙。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