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城市的营建思想充满了自然山水的特色,从现存的古代故都、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都可以看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存在共存、共荣、共雅的传统追求。
      古代的众多“山水城市”从物化层面看首先不能离开“山”与“水”这两种基本的物质要素,通过对山、水要素的格局与分布进行透视,才能发现古代“山水城市”的深刻思想。
      南阳古城地处盆地中心,三面环山,其自然山水格局从盆地区域和古城周边两个层次上可以看作是一座典型的双重山水格局的“山水城市”。
      南阳城北依伏牛山,为“玄武”;左依桐柏山,为“青龙”;右依武当山,为“白虎”;南阳古城三面环山,河流纵横,其自然山水格局在盆地区域和古城周边两个层次上形成了双重合围之势。
      城区东、西两面有白河缠绕,城区北部以及西北偏北的方向上有八座孤山一隐山、丰山、蒲山、独山、紫山、塔子山、磨山、羊山,系伏牛山向南延伸的余脉,以“之”字形分布在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这八座孤峰的相对高度不高(一般为100-200m左右),但在周边均为平缓冲积平原的环境下,这样的高差亦使其显得“鹤立鸡群”。
      它们在古城的北部自东向西环绕古城,犹如一串“珍珠”缠绕在古城周边,这些伏牛山的余脉以及绕城而过的白河,构成了南阳城的第二重山水格局,使南阳成为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拥有“襟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汉”的地理形胜,符合古代风水堪舆中“风水宝地”的特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