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得名。一般放置于大中型宅院、衙门、寺庙等建筑大门入口的两侧,成双成对出现。

抱鼓石民间称谓较多,如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等等,《营造法式》称为“砷石”。由门枕石发展而来,属于规格比较高的门墩。它并非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一组有机的构件,用以支撑两扇门板,使大门板门扉能够稳定地直立与转动。

在封建礼制下,由于礼制文化和等级制度的集中体现,“门第”、“门户”、“门派”等封建思想的滋生,抱鼓石被官宦和贵族们演变成权利和“非贵即富”的门第象征,以及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

在讲究等级的封建时代,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抱鼓石。门前一对抱鼓石,就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因而,抱鼓石是彰显门第的最佳语言符号。

作为传统中国“大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鼓石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故而工匠们会在“鼓”上大做文章,将无限期待和理想追求都镌刻于这一方石头之上。

儒家礼制文化,对官员府第宅门的等级、品级以及门前设立抱鼓石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地位等级高的官员宅门前的抱鼓石形制复杂,雕饰繁复,鼓顶有顽皮嬉戏的小狮子或者兽吻头,底座和石鼓都雕有吉祥纹样,而等级低的官员或者商贾大户宅门前的抱鼓石相对质朴,普通百姓则只能用木质门墩来代替了。

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鼓座上多浮雕牡丹、荷花、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吉祥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鼓面雕刻常运用浅浮雕与高浮雕结合的手法,从题材上分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

瑞兽祥云中,狮子题材占抱鼓石中的大多数,因狮者为兽中之王,狮纹也成为抱鼓石最常见纹样,以此显示旧时豪门大户的威严。器物什锦主要由铜鼎、玉器、象牙组成,并衬以琴、棋、书、画及绶带点缀,组合随意性较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