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前最火热打卡地之一的武康大楼。摄于今年国庆期间。 人民视觉资料图不少人对于“文创空间”的理解限于管理部门挂牌的大型文创产业园区,实际上,文创店铺、文创建筑、小型文创街区等皆可纳入文创空间的范畴。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静表示,“文创空间”的定义不应该仅局限于大型创意产业园区:“与大型文创园区相比,这些(小型)空间大都是在政策引导下,由民间自发参与推动形成的。它们的优势在于小规模投资,更利于近似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发展”。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对2019-2020年度137家市级文创园区进行了评估,并形成了《2020年上海市级文创园社会影响力指数》报告。其中,“社会知晓度”和“品牌传播能力”都是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对依托老建筑创办的文创空间而言,社会知晓度的提升与之带来的客流量能够让市区政府更加重视周边街区环境,老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修缮;同时,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商业活力,该空间也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和商家入驻。但随着媒体曝光度与客流量的增加,文创空间是否能保持创办的初衷,空间运营又应该怎么把握“流量”与“产业”的度?


    “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之下,‘文创’就是把长久积淀的、不可见的文化,转化为能够快速理解和传播的、可消费的‘产品’”。在黄潇颖看来,文创空间的创办不应该仅以盈利为目的,设计文创产品的核心与意义是将其中包含的“文化”以产品的形式向外界传播,“我们做文创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坚持对于城市和建筑文化的深度研究,并借助‘网红街区’的力量向公众进行更广泛的知识传播。”

    徐静则认为,有了好的管理手段,商业化、流量化并非不可取。如何控制商业比例、提升商业业态,做好限流措施是问题的关键。比如田子坊里常常人满为患,所以园区加设了景区人数统计牌和限流方案,在每个主要弄堂口可以看到目前园内的总人数,并设立保安控制人流出入,维持秩序;其次,考虑到大量外来人员出入,区内还增设了微型消防站和公共厕所,保证园区内安全与卫生。

    文创园区不仅是一个企业聚合体,也是产业的孵化基地,要对产业发展负责。倪伟源认为,过度的流量化、商业化会破坏整个文创园区运营的本质理念,“文创园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办公场所,它其实要对这个产业负一定的责任,这是它的历史使命。除了提供出园区空间之外,你要做很多的工作去帮助、去促进产业的发展”。

    宝山区“智慧湾”文化创意园,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办公空间是一大特色除了对产业负责,园区也有着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的社会公共职能。徐静介绍道,有些规模较大的园区,建设、运营期间会考虑街道或镇领导的意见,如“江南智造”打造的“虹梅庭”,就是一个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园区内企业员工、周边街区和社区白领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再比如说宝山区“智慧湾”文化创意园,在改造之初已经规划了社区影院、托儿所、书店、篮球场、足球场、餐饮、茶室等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类设施,并组织面向市民的各类活动。“如果说城市空间是各种城市活动的容器,那么文创园区除了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外,也应该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载体,在更广义的社区、城区层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活化城市空间”。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