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八纵八横”交通网的重要组成,湛江北站坐落于湛江城市地理中心,未来这里将汇聚包括广湛高铁在内的5条线路,形成连接国家三大战略区粤港澳大湾区、 海南自贸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Aedas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联合体受业主委托,打造了这一重要枢纽站城一体建筑概念方案。
项目所在地
地块毗邻城市主要干道,总用地面积超40万平方米,为避免位于场地中央的站房以曲折的铁路红线割裂南北城市,设计需要基于合理布局,整合综合枢纽、办公、公寓、酒店、商业、展贸、公共服务等复杂的功能业态,构建出湛江全新地标以及连接世界的形象窗口。
团队一改传统枢纽仅强调独立站房功能和形态的设计,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强调“站城”场所价值的TOD站城一体化理念。“现如今高铁不再只是一个交通设施,而是服务城市的超级枢纽。它是跨城通勤的起点,也是全业态的城市空间,我们需要让它融入城市,在人与地的连接中服务城市,与城市同生共长,形成缝合城市内部片区与外部连接的超级纽带。”Aedas主席及全球设计董事纪达夫(Keith Griffiths)如是说。
连接世界的形象窗口
地块位于整个片区两条发展轴的交汇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锚点。团队以交通导向为基础,围绕枢纽打造站城核心,充分结合湛江独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以“湛海云天,紫荆绽放”为概念,打造出集生态、休闲主题于一体的雨林花园枢纽,通过连续慢行系统多维渗透城市,以绿色开放的姿态,缝合城市,形成独具特色宜居宜业且站城合一的枢纽综合体。
站城一体化生成
设计概念手绘
设计概念平面
站侧开发概念手绘
设计以枢纽为核心集中高效布局,服务纽带、配套社区及商务中心多元业态围绕其依次展开,并在垂直层面对枢纽进行分层,业态之间分区明确又紧密连接,以富有活力的枢纽空间作为引擎,带动片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屋顶上盖汇集城市服务、商业交流、主题游览等公共功能,通过连廊及扩大的室外平台,实现各地块及站房间的无缝连接,并置入大量生态空间,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站房南北两侧则为集中式购物广场。首层、夹层及站台层完成交通枢纽的功能,地下一层以商业和停车为主,其中商业街串联站房南北两侧空间。整体建筑景观布局顺应、引导城市风向,通过调节微气候缓解区域热岛效应。
业态分布
枢纽布局
候车厅轴侧图
剖面图
设计从市花“紫荆”中汲取灵感,以紫荆“湛”放为概念,灵动的曲线勾勒出独特的站房轮廓,犹如花瓣绽放的标志性主体形象,让往来旅客时刻察觉到自己身在湛江。并以海浪为蓝本抽象提炼,通过连续的曲线衔接站房及东西两侧的落客平台,将其串联成一体,整个枢纽综合体如翻腾的海浪,以此昭示着湛江海洋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融入周边城市肌理,团队结合湛江特色红树林,以热带雨林元素打造符合湛江气候特点的生态构筑,站房桁架通过树状柱网支撑,独特的冠状结构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标志性的候车大厅。结合上盖与建筑屋顶丰富的绿色空间,层层叠叠的绿色自然衔接站房的花朵轮廓,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绿轴的自然延续,与地块南北的机场公园、缎带公园自然相融,构建出站城一体的花园枢纽,打造滨海热带城市新名片。
如花瓣绽放的大厅屋顶形象
灵动曲线勾勒出的站城上盖轮廓
枢纽城市门户
亲近自然的绿色候车体验
站房采用“下进上出”的流线组织方式,结合空间特点因势利导,利用桥下布置接驳场站,节约开发空间及进出站时间,不同交通方式设置不同的上下车地点,分散人流。为消弭铁路对城市割裂影响,设计在多维度、多方向构建枢纽与周边的连接,力图构建有效联通的立体步行系统,并通过南北方向的人行步道向城市公园自然延伸,通过地面城市通廊和 空中绿廊串联南北绿轴,有机缝合城市。
项目首层设有两条24小时开放的城市通廊,与两侧接驳站场便捷连接,并在二层、三层通过连廊无缝连接项目各地块与周边,在不打断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了上盖物业东西范围内以及与周边的可达性,进一步弱化铁路对城市的阻隔影响。
站房腰部
站台等候区
线侧热带雨林式商业街区
“我们不希望枢纽车站成为城市的屏障,而是服务城市、属于市民,通过舒适立体连接的步行环境、全面便捷的配套设施和紧凑多元的土地开发与建筑形态的高效融合,构建出湛江的全新地标。”Aedas执行董事胡庆峰说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