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村位于奥体文化商务园区,占地面积约5.94公顷,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赛时将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包括运动员公寓、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综合诊所、多信仰中心等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冬奥会赛时可提供2338张床位,冬残奥会赛时可提供1040张床位。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北京冬奥村的设计概念源自传统的院落形制,通过围合和开放的变化,形成私密与共享巧妙结合的院落居住空间。中心通过四组建筑来组织整个区域的门户空间和视觉中心,周边的建筑结合主体建筑完善沿街界面。通过打造三轴、两环、多界面的丰富格局,呈现现代合院大气稳重的空间气质,创造出新时代的院落空间。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北京冬奥村的所有沿街面都面向城市开放,并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北侧及东西向沿街设置底层架空商业,为城市退让出一片活力共享空间。南侧商业利用地形特点,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形成面向城市的连续商业截面,并面对奥体南区的中心城市绿地全面展开。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中心景观花园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冰嬉图意向,形成曲线步道系统,景观种植采用竹子、梅花等耐寒植物,营造踏雪寻梅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主入口大门采用提炼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格栅和斗拱纹样,细节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立面的整体色调以中国红、北京灰及冰雪白为主。标准层利用幕墙特点打造具有传统花窗意向的建筑立面机理,底层通过浅色石材、深色金属以及彩釉玻璃等材质的搭配和变化呈现出中国传统的书画意境。主体建筑利用弧形角窗展现圆润柔和的体型,改善了方正形体带来的拘谨,给城市带来更亲切的空间体验。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北京冬奥村内所有住宅楼的首层均面向小区开放,为住户提供舒适、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标准层设置独立电梯前室,增强该区域的私密性及仪式感。室内开间梁柱布局模数化,钢构件单元化,利用框架结构的性能优势,实现户内无承重墙的灵活拓展空间,满足赛时赛后功能转换需求,并适应未来各种户型布置的变化可能。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首次在居住建筑中大规模采用,并在设计中考虑了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下的消能减震作用,提高了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实现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的协同施工。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设计上引入了“绿色三星”及WELL金级认证标准,通过对建筑各类要素的精细设计,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体验,目前已取得“绿色三星”设计标识。选取综合诊所作为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按照德国被动房建筑标准及我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建造,目前已取得德国PHI被动房(超低能耗)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医疗用房获得德国被动房认证的项目。

冬奥家园——北京冬奥村 / 北京建院

每个房间内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安装PM2.5、二氧化碳、甲醛等监测传感器,新风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新风量。客房内,还可通过手机APP或智能控制面板实现对灯具、空调、窗帘的控制。

开发建设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运动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村内无障碍路线导航,查看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并进行预约。构建5G信息通道,通过4D-BIM运维平台,建立可转换的智慧社区平台,赛时为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赛时赛务服务,赛后为住户提供集家居、安防、智能为一体的理想生活。

技术的进步缩短了人类的距离,让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院落作为中国传统延续至今的建筑形态,记录着东方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院落形态,北京冬奥村将以东方的礼仪迎接国际大家庭,将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创造美好的未来家园。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