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AN Architecten 发布了他们在德国的首个建成项目,地质与环境中心。作为国际竞赛的获胜方案,项目被视作以跨学科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先进设施,尤其是关于水、土壤和大气问题的解决方案。凭借其突出的地理位置,建筑与校园的城市布局相得益彰,继而强调了该中心的科学重要性。
图宾根大学的摩根斯特尔校区位于一座可俯瞰图宾根城和山谷的小丘之上。该校区最初设计于1960年代,依据Harris + Kurrle Architekten设计的最新规划概念,其将以环绕中心广场建设四栋新建筑的方式进行扩张。本项目,即地质与环境中心,就是本次规划向南扩张的其中一部分,将先前分散的地球科学学院和地下水研究所部门聚集在一起。这一聚合意在刺激大楼内各部门以及中心所在区域内的其他自然科学机构间的信息流通与交换。
该建筑部分嵌入场地的斜坡之中,是一个低矮的细长结构,共计六层。在其100米 x 50米的占地面积内,建筑围合了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庭院,以应对场地的倾斜地形。建筑南侧面向图宾根城开放,有如摩根斯特尔校区的门面;而其北侧立面则与园区广场建立了清晰的空间边界,标明了地质与环境中心的入口。
示意图
地质与环境中心以专业的研究与工作空间将公共教学与学习区域完美融合。经由校园广场,来访者便可轻松抵达建筑北部的礼堂和研讨室等便利公共设施。实验室和工作空间面朝东侧,办公区则沿着西侧和南侧进行排列。
剖面图
来访者从广场通过开放的北立面,其视线就会被直接引入一个相当大的双层接待大厅。相同且延续的坚固材料还加强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并与温暖的深色胡桃木细节形成鲜明对比。入口接待大厅作为大楼的会面与互动中心,布满了学生工作区,还可通过玻璃内墙看到教学区的样貌。连接上下层的自支撑独立雕塑楼梯则将来访者的视线向上带去,而开放式的画廊空间更是提供了深入建筑物内部的潜在路线。
大厅的一个隐藏特征是当地艺术家Martin Bruno Schmid不安分的建筑艺术作品,通过拆分支撑柱的方式,挑战建筑的静止性。一条穿过七米半高柱子的垂直缝隙不光揭示了柱子的内部状态,更挑战了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
实验室和工作空间的设计以平面布局的高效性及其未来灵活度为导向,被置于建筑东侧的两个紧凑区块中。建筑师依据“从粗到细”的原则将其分布于建筑的六个楼层,从最底层的岩石制备车间,直至顶部的洁净室。
示意图 - 独立工作空间
从远处望向建筑,地质与环境中心有如一块带着深脊的石头,并露出一个玻璃体。倘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其立面被包裹在与现有校园建筑特征相匹配的水平环之中。
建筑表面这些看似实心的带子,实则是空心结构,其高度和深度均为2米,由预制混凝土元件和格栅所覆盖,以便于通风和维护。这些带子还可提供遮阳与灯光控制的需求,继而使外部遮阳帘变得多余。这样一来,该中心的专业活动也就被更加清晰地展示而出,于校园内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尤其是当中心在夜间亮起时。同时,因建筑外立面带是由连续的无竖框玻璃分割的剪力墙支撑而起,通长且连续不断的观景视野因此也就成为可能。这些混凝土翅片承担了外部承重支撑的功用,从而使内部布局更为灵活。
示意图
位于北、西和南侧的办公室和会议室通过内部走廊相连,同时也围合出了两个内部庭院。凭借其细致的石砌外墙与整齐窗户,庭院特征使人想起以前旧办公室所在的图宾根历史中心。这样一来,内部办公室充满熟悉感的空间环境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少外立面的景观视野。
示意图 - 共享学习交流空间
庭院间的垂直轴线则将实验室区块与办公室串联,并容纳了日常运营所需的所有功能区域。位于整栋建筑的核心部位,其给地质与环境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社交空间,也是天井庭院之间的重要空间定位点。通过一个僻静且私密的南部庭院可直接看到周围的草坡;而北部庭院则可以俯瞰校园广场的入口大厅,并与开放的公共空间相连通。KAAN Architecten的联合创始人Dikkie Scipio教授这样总结道:“虽然其嵌于地形之间,但地质与环境中心是一座易于访问、可见且以交流为基础的人性化建筑,为人而设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