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初体验
翻过海拔4880米的鲁古拉山口,不适和兴奋;这里是距离西藏拉萨、山南最近的草原、高原湖泊、雪山汇集地;这里是哲古,海拔4600米,哲古藏语意为"弯月",因湖的形状像一把弯刀而命名;这里是国家级草原公园——哲古草原,一片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藏野驴、黄羊和岩羊追逐嬉戏;这里有雅砻河谷的神山、雅砻河的源头——6647米的雅拉香布雪山,与湖泊一起曾是西藏古代南方朝圣之地。
哲古湖
随着国省干线的不断建成通车,哲古将成为东连隆子、错那,西通浪卡子,北接琼结、乃东,南到洛扎的十字交通汇聚点,藏源文化之旅上的一颗亮眼明珠。
当地人告诉我们近些年随着哲古湖的面积越来越小,在路边已经很难看到湖面了,在西藏这样雄浑壮阔的大尺度环境之下,人和物都很渺小,如此震撼的风景和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让我们思考,这里应该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建筑,让来到这里的人,能更深入地体会哲古草原独特的气质,或许这里不该被打扰,或许这里只有山和湖。
哲古草原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措美县哲古镇G560琼措线与曲总线交汇处以北,现有游客中心位置,国道南侧就是哲古草原,每年地方牧人的传统节日——哲古牧人节就在路边草原上举行。
项目卫星图
项目卫星图
原有游客中心两栋楼共计约850平,配套设施能力不足,功能单一,建筑老旧,无法正常运营。
原游客中心
设计的出发点希望改造后的建筑能契合场地雄浑静谧的气质,能成为哲古镇新的文化坐标,以友善的姿态融于现有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们能够在室内静静看山观湖,感受面前的神圣。
设计理念
消隐 生长于此
像传统藏式建筑一样,由当地藏民从基地附近采集石块,通过自己的砌造方式砌筑外立面的干垒石墙,设计提供结构可靠的基础支撑和连接,让老建筑隐匿于环境。
建筑效果图
新建筑因山而起,采用了与山和石相呼应的材质肌理,与大地色系相结合,成为粗野环境的一部分。从藏族碉楼抽取元素的三个巨型塔柱支撑起宽大的二层空间,满足远眺的观景需求,同时首层悬空减小对草原的侵占。
设计方案
平面
总体布局考虑项目类型及改扩建特点,新增一栋具备鲜明地域特色的单体1#楼与原有建筑2#、3#楼通过连廊相连,同时对老建筑室内外进行装饰改造使其满足功能要求。
总平面图
新建单体1#楼共两层,一层主要功能为吧台、扎扎服饰展示区。二层为观景休息大厅,三个起结构支撑的塔楼分别作为交通核和卫生间使用,其中靠近国道的塔楼可供游客登顶至三层远看雪山和湖泊。
1#楼一层平面图
1#楼二层平面图
原有建筑单体2#楼共一层,改造后主要功能:游客接待中心。
2#楼
原有建筑单体3#楼共一层,改造后主要功能:餐厅。
3#楼一层平面图
材料及构造
三根塔柱外围砌筑的干垒石墙自然形成收分,大地色系的UHPC及玻璃幕墙完整包裹二层外立面和屋顶,肌理与自然和当地民居契合,抽象出本地建筑的材料和形体特征,用合乎结构逻辑的建构表达粗野的建筑形象。
立面图一
立面图二
立面图三
剖面图一
剖面图二
剖面图三
钢结构
为了降低项目所在地冬季施工的难度,气候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1#楼除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之外,地上部分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由3个钢框架支撑核心筒拔地而起,大桁架悬臂结构与核心筒紧密连接在一起,与棱角分明的切割面幕墙结合,凸显钢结构的机械与力量之美,钢结构在环境保护、建设工期、材料运输、抗震性能等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
钢结构
钢结构
钢结构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我们保留原有建筑的真实性,没有具象化的表达,而是通过本地特有的建筑与土地山川的一体关系,将地域性的传统材料用现代化的手法演绎,特地从当地找来了布幔,老木头和毛石块等,形成和谐而又有特色的空间。
室内设计效果图
在布局规划上老建筑服务中心采用水平纵向进行功能的排布,而新建筑的观景台则采用中心扩散的排布方式,来打造开放自由的空间尺度,使人们在此驻足,唤起了人们对于山川与湖泊的向往,使人心中产生敬畏。我们所做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一个凝视的方向。
项目所在地高海拔、低温缺氧,辅助设置弥散式供氧和地暖为来到这里的旅客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效果图
景观设计
场地的室外环境我们采取建筑即景观的原则,不特意造景,项目中所使用的地面铺装,石笼等景观构筑物,全部取材于当地,保留环境的原始野性之美。
建筑效果图
作为安徽省援藏“十四五”规划中措美县实施的首个项目,希望可以为藏源之旅上的璀璨明珠哲古景区更增一份光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