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对文化的更高需求,新时代的大剧院不再仅为艺术爱好者和游客专属的文化设施,而应努力融入大众,让艺术走入生活,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使命。运河大剧院的设计基于场地、建筑与城市关系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面向全民开放,筑景相融的文化建筑模式,让运河大剧院成为扬州这座公园城市的一个鲜活的样板。

项目概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千年扬州,明月之城、运河之城、园林之城。明月湖畔,一座融合了观演、展示、商业、休闲、园林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拔地而起。扬州运河大剧院总建筑面积144700 平方米,其中大剧院包含1600座歌剧厅、800座戏剧厅、500座曲艺剧院、300座多功能小剧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赢得国际设计竞赛并承担了本项目设计总承包工作,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于2021年7月份正式运营。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明月湖畔的艺术园林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放的园中之园 © 榫卯建筑摄影

水月诗园、艺术

扬州运河大剧院位于城市与明月湖之间,为了维持并强化城市与公园的联系,总体设计以虚代实,以一个对外开放的庭院作为整个场地的核心,再现园林、艺术与生活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场景。庭院取明月之形,勾勒出醒目、优美的空间轮廓,再现“亩中山水、壶中天地”的园林意境。场地正对城市南北轴线,设计以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为原型,在南侧形成一个50米跨度的宏伟云桥,凝聚成联系东西两翼文化场馆的纽带,并树立起南北通融的开放文化门户。云桥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沿湖文化长卷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厚重恢宏的整体形象成为城市轴线汇聚的焦点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放的文化之门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水月诗园:一处艺术、园林与日常生活相遇的场所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放的城市界面 © 榫卯建筑摄影

文化巨幕,竹石之间

建筑简洁的体量结合斑驳的石材,唤起古城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记忆。隐藏在石材之间的泛光照明,使大剧院在夜晚幻化为文化巨幕,将扬州故事娓娓道来。内院通透柔美的玻璃幕墙与厚重的外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内院四周通过退台、台阶、坡道,形成一条立体漫步游览路径,让人们穿行于婉转灵动的“竹海”,空间与音乐在此共鸣。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厚重的文化之石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展望未来的文化巨幕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立面细部,厚重的“石”与轻盈的“竹”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石材立面细部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石材立面细部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玻璃立面细部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横贯东西的空中云廊,现代手法演绎瘦西湖名景——二十四桥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立面层层退台通过台阶和步道相连成一个环形的立体漫游系统 © 榫卯建筑摄影

九曲长河、四季诗园

大剧院室内空间取运河神韵,开放的九曲长廊贯穿南北,串联起各观演大厅,并兼具展示、参观和社交等功能。四个观演厅以专业、灵活、互动为设计目标,以“春花、夏竹、秋叶、冬雪”为主题,打造出 “四时不同、扬州特色”的艺术空间,彰显新型观演空间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科技含量。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剧院北侧门厅,曲面GRG和折面大理石板相结合,塑造出流光溢彩的艺术空间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门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门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1600座歌剧厅:观众厅设计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平面呈马蹄形,采用三层台地式布局的看台如繁花绽放,一轮明月悬于天顶,呈现出云开见月明的唯美意象。照明设计实现了多样、灵活的场景化设计,烘托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主题效果。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600座歌剧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层层绽放的台地式观众席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层层绽放的台地式观众席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杨秀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杨秀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照明场景二:皓月繁星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歌剧厅灯光模拟效果

800座戏剧厅:戏剧厅同样采用马蹄形平面与镜框式舞台。观众厅为双层台地式坐席,内饰设计以夏竹为主题,墙体与顶面连成一体。将竹节抽象成墙面的肌理,配合LED柔性灯带,勾勒出竹林纤细摇逸的身姿。在舞台口外两侧设置耳台,与活动的乐池配合使用,拓展舞台的面积,拉近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800座戏剧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800座戏剧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800座戏剧厅 © 榫卯建筑摄影

多功能厅:扬州之秋以银杏为美。多功能厅墙面深浅不一的吸音模块如同纷纷落下的银杏叶,勾勒出鳞次栉比的古城剪影。多功能厅空间为黑匣子模式,配备活动的看台,舞台和灯光设备。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00座多功能厅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单元式的吸音材料组合成纷纷飘落的银杏叶 © 榫卯建筑摄影

曲艺剧场:白色的曲艺大厅如同雪霁初晴的古典庭院,底层座椅布置还原传统的中式戏园,二层设置环绕式楼座。舞台前的活动格栅可前后移动和上下开启,以现代的手法演绎古典戏台。活动的舞台和开放的大厅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场景的灵活切换。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曲艺剧场,古典戏院的现代演绎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层楼座看向舞台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灵活的舞台机械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曲艺剧场活动的屏风

空中客厅:东西两个建筑通过空中连廊在五层相连,形成对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将明月湖与城市美景尽收眼底。天花造型为与屋面钢架对位而采用了菱形的框架,结合连续的弧线灯带和金属垂片形成立体的波浪造型,表现出“水波轻扬”的文化主题。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空中文化客厅 © 榫卯建筑摄影

结构与幕墙的精细化设计

为了使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立面相互统一,获得更好的室内外视觉效果,门厅部分钢结构设计通过数字化找形,使结构构件与建筑立面形态保持高度一致。双曲面造型的幕墙通过精细化建模分析,让结构柱、玻璃、装饰杆件均优化为平面构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和建造难度。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7 复杂曲面幕墙与结构的高度贴合 © 榫卯建筑摄影

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8 复杂曲面幕墙与结构的高度贴合 © 榫卯建筑摄影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