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旸
临港星空之镜公园有两个主题:海绵城市生态技术与天文观测。本项目位于 B 区,公园唯一一处湿地北岸,一套三件,驿站、塔和桥。驿站取名“同观廊”,意在观星、观鸟、观湿地,同观共享;塔名“旋星”,是公园里唯一的制高点。桥名“羽旋”,意求鸟羽般轻巧。
© 陈旸
© 陈旸
同观廊
同观廊布局既临湿地,索性把建设用地也改成湿地,再为公园的生态多一点贡献。这样驿站就变成架在湿地上一组房子,将几种使用功能(观鸟餐厅、茶室、展览、观星用品商店、公共卫生间等)在布局上打散,在空间上组合,令建筑四面开窍,八面来风,充分融入湿地环境。
© 陈旸
© 陈旸
考虑到观鸟、观星等不同时段的活动,将所有外廊联通并直达屋顶观景台,使让游客在闭店之后也能到达各处全天候畅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面对林木疏朗池面旷阔的湿地,造型的设想是将建筑体量水平展开,匍匐在大地上,并提供尽可能长的观鸟廊(公共)与观鸟餐厅视野,为此尽量压低层高,拉长建筑。内院则用一道贯通收尾的弧形墙面收束视线,令观者聚焦于湿地苇草。现浇清水混凝土外墙,以求得质朴细腻而纯粹的界面质感。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旋星塔
对星空的凝望与猜测是古人与今人极少数的共同点之一。穿越万年,人类投向夜空的眼眸清澈依旧,对宇宙的好奇未曾稍改。而今天,在东海临港海绵公园开阔的夜空背景前,一只突兀冷峻的巨石之眼安静凝望,不动如峰。旋星塔定性为观测用构筑物,原本不对公众开放,因此有苛刻的面积与造价限制。但我们还是为仅 6 米见方的观测塔设计了楼梯。
© 陈旸
© 陈旸
塔高仅 26 米,在巨大的公园里看体量十分有限,因此造型力求简洁。塔体中部开尖榄型洞,构成了星云型的空间曲面——这给楼梯的登顶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也带来了横穿“眼眸”鸟瞰公园的机会——这个立体景框,在繁星满天时随观者的移动可以有不同的视域,但我们更喜欢它的生态绰号——“叶子纪念碑”。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塔体另外两面墙体当中开缝,既修正了比例,又为内部楼梯提供了天然通风采光。旋星塔与同观廊共同掌控湿地的边界,相互的揖让形成了一块公共性的前区;其一横一竖的造型组合,舒展直白,简明有力。
© 陈旸
© 陈旸
羽旋桥
此桥跨度超过 50 米,暴露全部钢结构不做饰面,通体全白,这使成排的钢肋板获得了一种轻巧。桥面平静无奇,桥底暗潮涌动,斜梁扭板的要求给结构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也终于依托这一笔空间扭曲达到了对轻盈自由的鸟羽的联想,让坚硬的钢变得很自在。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 陈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