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壹创国际顺利中标桃花源学校(高中)方案设计,本次招标由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发起。该项目位于南山区塘朗山地区,计划开办时间2024年,计划新增高中班30个,新增1500学位。学校总建筑规模为54班学位2700学位,用地面积约41342.81平方米,暂定建筑面积94500平方米。
序 | 山中之园,园中之院
塘朗山下 桃花源中
▲周边地形
项目在复杂的场地环境中营造高密度的学校环境,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加以合理改造,创造出山林互动式校园,一方面在狭窄的场地上合理分区规划,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生成出丰富的游学空间。项目场地周边三面环山,南面北环大道,场地内高差情况复杂,标高分为多个台地互不关联。
▲场地推演
护山林 | 自然山体保护
天人合一 返璞归真
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山水进行整理,这种思想隐含的一个重要意思是:人的房屋不应是最重要的,在岭南,房屋应该质朴而谦逊,避免过分夸张的建筑体量与造型表现,建筑首先应考虑隐退。而“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人文思想,也在其中体现。
▲学校与山体的关系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建筑与山体融合互动。一个能与自然友好互动的校园,能教会孩子更多的去相信科学、学会更好的信任与合作,从而能放松身心,坚强面对挑战。
借山势 | 功能适应地形
因地制宜 合理改造
策略1:研究不同教学功能区所使用的地形条件和规划条件,因地制宜地布局几大功能区;
策略2:根据不同教学功能的最佳需求来合理布置,最大限度适应地形地貌,并利用地形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策略3: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其他功能围绕其组织;
策略4:山体区域布置功能多样的专业教室且分成小栋组团;
▲各功能间的关系
登山路 | 立体游学
层层叠罗 拾级而上
层层叠罗,拾级而上的多维度立体校园。
促进开放、自由探索的游学校园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
三条游学路径,登山的峡谷空间拾级而上,步行环山道路绕山而行,斜坡穿山。
▲三条游学路劲
环山道 | 学海遨游
创造多元学习环境
通过消防车道环绕山体的设计,即满足了消防设计要求,尽可能减少了对原始山体的破坏,同时通过缓坡串联所有标高。
教与学的新形式: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动机管理,环境激发兴趣。新的高中生特点是重度依赖网络,小组活动倾向,目标和成就导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和构建者。
激发学习动机的空间场所,各类教学空间的设计和组织充分利用了交互空间,可以承载各类教学功能。
对互动的兴趣,专业教室与教学楼灰空间相互联动,有机的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探究,拓展,交流”综合体。
依山势 | 自然生长
横向延展的宽阔学习视野
结合地形,减少开挖,顺应山势高低,形成功能布局,天际线设计迎合山势,宛若由场地自然生长的横向延展的宽阔学习视野。
▲露天剧场,开放的舞台
▲雨水花园
▲山顶的星光广场
教学空间上,最大可能的拓展公共空间,教学楼上预留了非常充分的“组团共享”空间。在平面上定义每两间教室为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旁边都围绕着一个非正式的开放空间,形成一个学习组团。让各种形式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
▲屋顶上的鸟巢
▲被动节能立面系统
▲发电运动场
返璞归真 | 思想学园
化零为整 集约空间
人文礼仪的表达,空间和立面形式表达礼仪和传统,空间形式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影响学生的观念这里教会学生重视传统和礼仪。
仁、义、礼、智四大传统主题庭院,采用岭南园林造园的手法打造四大主题庭院,配合景观小品和自然灵动的流线关系,烘托出文化气氛。
▲智园
▲礼园
建筑语言的运用上,现代和传统互相辉映,建筑高起来的部分,强调生态和未来感,但在建筑的底层,近人尺度的部位转换成了传统的坡屋顶聚落的形式,来强调文化感。
▲义园
▲仁园
规划并建设一个校园,不仅是一个景观问题,而是在更本质的层次上对建设模式的选择。决定着知识与教育将来在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世界中成长,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道德观将在一个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养育,并最终影响、决定着我们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未来。整个方案正是探究承载项目的土壤与环境,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