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开启了济南的商埠时代。那时的商埠区商贾云集、热闹繁华,聚集了众多中式、欧式或中西合璧的建筑,它们既是承载济南开埠历史的老地标,也是记录济南城市变迁的见证物。117年后的今天,济南商埠区的百年老建筑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近日,记者走进济南老商埠,记录下它们如今的容貌,发现与十余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宝隆洋行济南分行经理住宅是纯正的德式建筑,该建筑采取“先加固、再托换、后施工”的方式进行了原址加固,最大程度地恢复原貌

老商埠区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老字号、老建筑、老里弄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历史建筑20处,是历史上重要的商业区。

平移后与平移前的宏济堂

以2004年经一路拓宽改造为起点,众多老建筑走上“边保护边利用”之路。2004年,位于经一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的老邮局迁址重建;2005年9月28日,85岁“高龄”的老洋行坐地平移,民间资本的介入让它焕发了生机,一个融博物馆、餐饮、会所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新派建筑”成为纬六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2008年5月6日,宏济堂整体平移,经过加固和修缮,变身为宏济堂中医药博物馆;2013年,张采丞故居和宝隆楼原址修缮;2015年,胶济铁路德国高级职员公寓的住户全部搬迁,老建筑整体得以修缮。
这些修缮后的百年老建筑全部向市民开放,通过市场运作、民间参与、政府服务的途径,做到文物保护与造血功能同存,建筑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现在进行时”。

如今的经一路与2004年改造前的经一路

经四路老商埠区的变迁,分别拍摄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2013年11月、2021年10月

纬六路老洋行平移后与平移前的对比

2004年,位于经一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的老邮局迁址重建

在经二路168号的山东民生银行旧址,一家古香古色的书院已开始营业。这里之前是济南市京剧院的办公地,京剧院搬迁后,转型为以书院为载体的市民文化体验场所

2015年,胶济铁路德国高级职员公寓的住户全部搬迁,老建筑整体进行修缮(下图)

修缮后的经一路原胶济铁路职员公寓(上图)

2013年,张采丞故居原址修缮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