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江历来是一条充满生机的岸线,人们在这里捕鱼、捕蟹作为食物,孩子们在江边砾石滩上玩耍。100多米宽的潮汐带是丰富多样的湿地栖息地。然而,在 1980 年代,随着港口建设的开始,滨江沿线变成了工业区。湿地、螃蟹和砾石滩被码头、起重机、集装箱和轮船所取代,为南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 2010 年代,吨位更重的船舶促使南通港寻找新的更深的码头,场地所在的旧码头逐渐被废弃。与此同时,南通市开始从原来的城市核心向南延伸到江边。市政府批准了一项城市设计方案,将这个昔日的港口遗址重新构想为一个新的国际社区,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南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条规划中的地铁线路将贯穿该地块,将其与南通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从工业码头到门户公园,南通滨江码头这个规划项目荣获了2022年ASLA北加州分会的分析与规划类的荣誉奖。
南通港搬迁后,场地被废弃,等待重生。
项目位于以“黄金水道”著称的长江入海口城市南通,位于滨江核心区,距离旧城核心仅几站地铁(规划在建)。
©SWA Group
问题和挑战
场地最显著的特征是防汛堤,它是城市的保护堤防,但在功能上也将长江与城市隔开。现行法规不允许改变堤坝的位置或降低堤坝的标高。堤内与长江的视觉和行为联系被切断,堤内临江不见江,堤外百舸争流忙。
场地挑战包括修复由防洪堤、废弃的工业结构和恶化的生态造成的长江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分隔。
©SWA Group
设计愿景与概念
我们从社区、生态和场所个性三个方面来憧憬南通滨江的未来规划。社区防护堤将单调的防护堤改造为公园的主要步道,串联公园各个功能空间,促进社交互动。文化公园融合了缤纷的南通当地文化,展示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多样性。生态码头重构了河岸湿地,为高桩码头的各种改造计划奠定了生态基础。新的南通滨江公园将为长江沿岸类似地区树立世界级标准。
1.建立一个以当地文化为中心的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社区。深度体验自然、参与当地文化可以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加强人、生态系统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2.恢复河流生态。从最初的湿地、食物资源和海滩设施,到如今繁忙的滨水工业区,南通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和繁荣——但也见证了栖息地和长江生态的恶化。未来社区力求利用现有港口基础设施重建滨江湿地,成为长江沿岸生态修复的典范。
在邮轮母港,新建的湿地成为南通滨江的生态门户,迎来送往。
一条城市运河被改道至公园的中心,以支持生态教育计划,教育游客了解曝气、沉淀和过滤过程。
3.建立以滨江为特色的场所个性。在地理上,南通与长江密不可分。长江三角洲内,沉积和洪水侵蚀交替形成目前的水陆格局;长江入海口的地理位置是南通最显著的特征和宝贵的资源。我们希望利用滨江生活的特征来建立该区域的名片,并使其成为独特的公民自豪感的源泉。
高桩码头是该厂地最具特色的工业遗存,规划方案研究了一系列高桩码头改造原型,拉近人与江的距离,将广泛的活动融入到开阔的江景之中。
文化与社区表达
南通气候温和,几乎一年四季都适合户外活动。整个公园提供丰富的设施,以鼓励集体和个人健身活动、观鸟、社交互动、户外用餐、社区电影之夜和户外课程。景观规划旨在打造包容和健康的社区。
南通也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例如,沿江多风的气候促成了风筝的发明、建造和飞行的悠久历史。南通人发明的哨口风筝在放飞时会发出不同的音调,以“空中交响曲”而闻名。为了尊重这一当地文化,设计在公园的南端设计了一块风筝草地来举办南通一年一度的风筝节,精心布置的地形和树木得以最大化利用风资源。
风筝草地展示了南通悠久的风筝设计和工艺历史。
©SWA Group
此外,核心港区的雕塑灵感也来自于“空中交响乐”。同心环结构上安装了数千个哨子,当风吹来时,雕塑发出的悠扬和声提供了一种不同寻常听觉盛宴,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南通还以其手工扎染的蓝印花布而闻名。素雅的布料图案和颜色运用在铺装、步道和运动设施围护结构中,为传统赋予了新的生命。
以蓝印花布图案为主题的特色跑道贯穿高桩码头。码头上种植原生抗风树种,作为公园的防风林,提供舒适和遮荫。
©SWA Group
从工业码头到门户公园:新的滨江公园将社区、文化和生态交织在一起,在弘扬南通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南通树立了新的名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