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森林长廊是溧阳和宜兴高铁沿线的一条森林链带。这条不间断的绿道串起了8个主题区段和12个森林望楼。12个森林望楼沿高铁线分布,就像标记符号一样,意图在森林廊道中创造特殊的场所体验。4号望楼位于森林廊道城区段的市民文化休闲园中。这里毗邻燕山公园和上阁楼村。
溧阳森林长廊
基地周边环境印象
在旷野中将要有一座塔,什么能吸引人们来这里?为何登塔?观望什么?
高铁与高速之间的田野旷原,场所中的声音可谓与众不同——旷野中的风声,汽车引擎与驶过路面的混鸣声,间歇呼啸而过的列车的声音。能量在空间中的物质间传递,声音令人体验到空间的轮廓。
概念成型了——观音塔会像一只耳朵,捕捉场地里的声音;它又该是一只乐器,与场地的声音同步互动;它要回应场地的风声和鸟声,回应高铁间歇性开过的声音,回应高速公路的噪音——它得随着场地的呼吸波动,它是一座冶声成音的塔,它是以声音塑造空间的塔。
草图
一个27米高的锥台塔,下口半径9米,上口半径3米。塔容纳着“加工”声音的三个不同饰面的耳道状腔体,其表皮与锥台的表皮连续,形成一个拓扑整体。锥台腔体内三个声音腔的剩余空间构成了第四个腔体。支撑这四个腔体的钢结构网状构架在半透明亚克力表皮系统的覆盖下若隐若现。上行楼梯依附于外表皮在拓扑整体的外表面,抵达顶部平台后下行楼梯则在第四个腔体内,通过与主体结构张拉,游走在三腔体之间的剩余空间,直到重新抵达地面。——这样,腔体、楼梯、外壳构成体验系统,外部观外而攀升,内部内向而下行,不同材质的腔体提供不同的声音特质,构成倾听、瞭望、内省的多重体验;钢结构框架是结构系统;表皮则选用半透明亚克力,意在使之轻盈又实在。
观音塔结构系统
从高铁望向观音塔
从列车车窗望向观音塔
四个声音腔是四个声音空间,它们加工环境声音、用各自的物理空间制造特定的聆听空间体验,同时,又可供身体进入去寻找和探索。其中,三个体验腔体的形态都脱胎于人类最为重要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选用外耳中的耳道形态,结合设计需求加以深化。耳道是重塑人类听觉内容最为重要的器官,狭长型的耳道对于声音产生共鸣,使我们接受到的声音的某些频率加强。而加强部分的声音就是对于人类生存最为关键的声音。我们极倍放大耳道,使其从一个人的内部空间变成外部空间。这样的空间也会对于进入该空间的声音产生共鸣,加强声音的某个频率。
整体塔身内腔则以气鸣类乐器为原型。通过在顶部设计抛物线话筒原理得来的反射装置,尝试把塔周围环境内特征式的声音反射至塔内。这样,塔变成了一件乐器,由其自身环境而触发的声学乐器。在声音的维度,塔也成为了其环境的反应物。
塔内四个腔体原型
饰面也是塑造声音体验的关键。
三个声音腔体+塔身内腔
下部中性声音腔采用木质饰面,位置于行走路线的开端,作为听觉参考起点。木质界面对于声音的反射呈现出日常状态。观众在中性声音反射的腔体内感受到的是内外空间在听觉上的变化。
下部中性声音腔-木制饰面
中部强反射声音腔采用金属饰面。因为腔内声音在金属界面之间长时间反射,而且每次反射时间很短,所以每个声音都会在听觉上有很多小的回声,而且这些回声几乎叠加在一起。
中部强反射声音腔-金属饰面
上部强吸声声音腔采用海绵饰面。吸音腔可能是三个里面与外界对比最强烈的。越往腔体中心走,能听到的声音就越少。最大的感觉不是完全听不到声音,而是没有任何反射声。直接的感觉是你耳朵里面有点压力,其实是耳膜紧张。
上部强吸声声音腔-海绵饰面
塔身内腔,作为剩余空间,以其庞大通高的体积,回响着被放大的人们在内部行动的声音,以及顶部装置捕捉的环境音。
顶部反射装置
塔身内腔会放大人们在内部行动的声音
攀爬系统
望者,期望也,寻求的是唯有此处才能有的获得。设计即是发现此处的特质,使构筑唯于此处方才具有意义。
溧阳观音塔
去现场导航没有这个塔!定位不到这个塔!现场开车也没能看到!望有知道如何自驾车去看的朋友给个正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