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在建筑、景观、室内、城市设计方向留学、就业及考研的同学来说,多多阅读案例图纸及实际案例对于造型能力提升、理论学习、设计推敲过程及形态转译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建筑、景观、室内及城市设计项目中涉及的知识体系,设计亮点及学习方法,王学长推出了案例学习与分享系列,并将对建筑、景观、室内及城市设计中的优秀案例进行分享、解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01 建筑概述
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是由知名建筑设计公司贝加艾奇、3XN及筑博设计联合体共同完成的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景观空间设计方案。深圳自然博物馆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首座大型综合类自然博物馆,在项目规划之处就备受关注。
博物馆所在的位置邻近坪山燕子湖片区,风景优美、活力蓬勃,深圳自然博物馆的规划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并希望建成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遵循现有的自然元素,并希望博物馆宛如”从河流中无缝升起,邀请游客和居民沿着其无障碍的绿色屋顶旅行“。
坪山位于深圳的东北部,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与自然资源。而博物馆作为坪山的“山水会客厅、活力新中心”,将可以领略到燕子湖片区集山、林、田、湖、草等多元自然要素于一体的如画的风景,场地的生态基地条件优厚, 是自然博物馆的绝佳场地。
02 景观设计理念
岭南地区自然风光旖旎,山峦起伏,河网纵横,“水”元素在岭南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2.1 “三角洲”
基于“水”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设计以“水”为灵感,同时受到当地“山林-河湖-植被”绿色生态轴的启发,河流成为中标方案的理念主线,而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概念,打造了以“三角洲”为名的设计概念:在燕子岭和燕子湖之间开辟出一处生态融合空间,并形成一个新的生机盎然的“三角洲”并以此反映该区域丰富活跃的生态及人文场景。
建筑周边的景观空间山水相依,视野开阔,从建筑屋顶鸟瞰远景,如同中国传统园林的错落层次与意境之美。同时,自然博物馆的大气而灵动的姿态跃然浮现于富有传经景观氛围的周边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将在这片空间中和谐相融。
2.2 以河流为灵感的景观设计
建筑与景观空间的设计都以河流作为概念,希望空间如同河流,经过生生不息的更替、发展、演化,永不停歇。景观规划从河流中汲取灵感,并将河流自然流畅的曲线进行提炼,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并通过流动曲线的应用丰富了场地中的自然生态,并以鲜活、形象的方式向受众展示了建筑与景观的灵动氛围。
2.3 潮起潮落
景观空间的设计有意模糊了人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限,并将两者相互交织。建筑与景观也进行了完美的交织,建筑的终点正位于景观的起点,而建筑与景观的和谐融合的原则贯穿设计始终,方案致力于创造一个真实反映燕子湖地区美丽丰富生态环境的空间。正如坪山河的潮起潮落冲刷的河岸边界——将绿化与滨水空间很好的和谐融合。
场地的景观设计力图保护和展示自然美景以及场地周围发挥关键作用的多样生态系统。同时,景观不是止步于基地边界,同时也将学习区域扩展到周围的开放空间,并创建了一个包含屋顶植物花园、阶梯式湿地岛屿和晚宴滨河公园的精彩交互式公共场所。
03 功能与特色
生态环境、城市文脉、游客需求是博物馆及周边景观环境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景观的设计着意将三者紧密联系,并发挥协同的作用。
3.1 寓教于乐的景观空间
设计以燕子湖生态系统为根基,景观空间既是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连接二者的重要媒介。设计力图将复杂的生态过程提炼成儿童和家长们可以看到、触摸到和感受到的形象体验,并以富于变化的形态呈现出来,从而引导游客穿越空间。
3.2 连接城市与自然空间的景观设计
基于“三角洲”的设计概念,自然博物馆的主入口景观将会反应不同形态的水流运动,静态水与动态喷泉结合起来,形成了既有城市风格又具有自然美感的造型,引导游客进入博物馆区域。
场地北侧的水体是连接景观、博物馆、公园和北部河流的重要纽带。同时,水体与北侧的自然水流景观相呼应,为参观者提供了形象的视觉体验并强化了“河流”的整体设计概念。
北侧的水体空间设置了一条醒目的通道,并引导游客们穿过水体并进入博物馆内。
3.3 连接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整合是较为重视的要点:一方面,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融合将会强化游客与自然、游客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室内与室外的融合能够展示和创造动态教育环境的能力。
室内的下沉广场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空间的重要衔接区域,下沉广场中的植物展览空间和坪山河景观生态系统形成交汇,而展览和生态系统的混合空间极大的增加了博物馆的覆盖面,让游客更为生动的观察自然世界。
3.4 屋顶景观空间
屋顶的景观公园旨在创造人人可以享受的愉悦替换空间。设计将会沿着弯曲的轴线并在宽阔的通道中自由安然穿行。屋顶空间通过展览形式和高度变化营造出一段沉浸式自然探索之旅。在屋顶空间行走时,游客可以感受到微妙的倾斜或下架,而高低的变化下恰恰反映了地球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
屋顶花园空间展示的各个主题将会以时间轴的叙述方式讲述从史前寒武纪的植物进化到面向未来的宇宙花园,通过主题区的展示,游客们将会了解地球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产生有关人与自然的深层思考。在游玩的同时最大的发挥了屋顶空间的科普教育功能并唤起游客们对于自然的探索欲望。
自然博物馆的屋顶景观空间通过创新方法及交互式体验,利用触摸、攀登及互动设施技法探索欲望。
04 生态理念
屋顶空间及周边环境空间充分考虑了生态相关理念,并力求通过最大化可种植面积,确保所选择的植物种类能够强化并修复本地物种并保持地区的蓬勃生机。
此外,考虑到本地候鸟的多样性,方案首选适宜候鸟繁衍栖息的植被。为了搭建一个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本土开花植物和功能性水生植物也被引入其中,以吸引多样化的野生动物,保持健康的水循环。该自然生态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博物馆和周围的自然生态。
岭南地区潮湿的亚热带气提供了很多生态助益,但也为户外参观的舒适度提出了挑战。深圳夏季炎热潮湿,季风会带来大量降水和强风。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景观设计通过精心调整植物的布置、密度和品种,创造了大片的树下空间,在保证空气流通的同时,也为访客提供保护和遮荫。另外,水景作为景观设计中的关键元素,也能够产生调节局部温度和微气候的效果。特别选择的屋面铺装材料则通过高反射率来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
设计搭建了一个可持续的韧性框架,通过四个相互连接的区域,收集和再利用雨水,减轻洪水的影响,减少对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并补充地下水含水层。
在宏观层面上,这种精密的可持续雨水管理系统也成为了公园及北向河流的自然延伸。雨水汇入自然湿地和滞洪池,让岸线回归自然状态,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进一步抬升了自然博物馆的设计愿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