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国内首个古道调查规范的团体标准——《南粤古驿道调查规范》。专家认为,此举将有力促进南粤古驿道调查工作,使南粤古驿道这一广东省的新名片更加亮丽生辉。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频繁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要将南粤古驿道打造为“开放的、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必须对其沿线历史和自然生态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调查南粤古驿道,无疑是保护利用的基础和前提。不深入调查、对南粤古驿道资源“刨根问底”,也就无法制定出整体保护利用规划,最大限度地让文化古迹“活”起来。据介绍,广东各地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南粤古驿道调查工作,但因古驿道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历史底蕴深厚,涉及多领域学科知识,加上参与调查保护开发利用的单位众多,对调查工作涉及的有关概念认知和理解不一,要真正“摸清家底”不容易。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指导标准,正是改变这一调查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据了解,古道调查规范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入手,在总结既有经验做法之上,进一步规范古驿道调查工作,内容涵盖了调查目的和任务、基本准则和工作程序、成果编制和验收等方方面面。这对于提升技术支撑、优化调查程序、减少冗余环节、缩短工作时间,支撑南粤古驿道的调查、保护和利用工作效能意义重大。
古驿道散布在南粤大地上,串联起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多达1200余处,包括相关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倘若将古驿道比作一条项链,那么沿途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则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除了做好古驿道本体保护,还要抢救、守护好古驿道沿线传统风貌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在人居环境整治、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显然,相关调查也需严格按程序进行,贯穿保护工作全过程,并进一步固化进团体标准里,推动保护开发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当然,古道调查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对南粤古驿道认知水平的提升、利用开发的深化以及保护技术的升级,其内容和目标设定有必要适时动态有序进行调整,比如如何定期实施日常保养、怎样把握修复标准、文物环境何以兼顾开发和保护等,都需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后续保护修复及活化利用发展。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让摸底调查不再是各行其道、“随性而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开发才能更好发挥社会各方合力,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历史古韵悠扬绵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