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新路径 202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解读

      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诞生,全球智慧城市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趋势与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提质需求相契合,智慧城市也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同时对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发展进行了谋划部署。

      2013年以来,住建部已陆续公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涵盖31个省份290个城市,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有超过7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在为城市建设和治理赋能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了一片蓝海。

      基于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推出《202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政策演进以及各地智慧城市发展经验做了系统梳理,对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做了深入解析。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阶段

      近年来,我国城市正处于新旧治理模式交替、城镇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需求。

      报告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08~2012年为主,以智慧城市概念导入为阶段特征,各领域分头推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整体来看属于分散建设阶段;第二阶段以2012~2015 年为主,以智慧城市试点探索发展为阶段特征,在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指导下,各业务应用领域开始探索局部联动共享,智慧城市步入规范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 2016 年启动至今,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的全方位迭代升级,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从发展重点看,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从实施效果看,通过叠加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红利,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让人民群众对智慧城市有更切实的现实获得感。

      (二)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由于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因此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然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重的是城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

新型智慧城市包含十大核心要素。涵盖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保障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应包括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行中枢、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治理、智慧生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间资源共享、产业链空间整合、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民主化等需求越来越突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已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经济联系、产业分工协作、要素资源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新型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新路径 202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解读

      二、智慧城市的中国应答

      (一)政策支持与试点推动

      2012年,《关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2014年,智慧城市长期规划、指导意见陆续出台。2016年开始,国家与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出炉,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同时政策文件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确立了方向与目标。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之下,多个省市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政策,逐步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层级衔接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

       从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总共290个试点城市,这些城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以华东分布最为集中。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和“十三五”规划的补充,截至2019年,我国超过7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随着我国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技术导向、注重建设全面转向成效导向、突出运营阶段。技术架构和业务板块相对固化而成熟,如何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全面与聚焦、应用与创新的关系,建立更为高效、顺畅、有机衔接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合作机制,成为现阶段各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注点和探索方向。

      (二)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技术相关的投入与该城市GDP和政府预算密切相关,在智慧城市技术的发展阶段,一线城市的支出将持续领先,同时综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城市在智慧城市战略、技术、应用领域和创新能力方面均表现良好,综合实力突出,为我国智慧城市第一梯队;杭州、广州、天津、苏州、宁波、武汉、重庆、贵阳、郑州、成都等10个城市为第二梯队;其他城市为第三梯队。

       报告针对几个典型省份和城市的智慧城市实践做了详细阐述。例如浙江省提出的“未来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构建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物业和未来治理9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北京从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 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区、 街、居、民“4+1”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体系。雄安新区率先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通过创新城市“规、建、管”的新型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流程体系,探索以数字城市的预建、预判、预防来支撑现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打造展现多维城市空间的数字平台。

      (三)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随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类科技和技术的不断运用,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信息孤岛普遍,智慧城市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千城一面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看,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烟囱林立,数据孤岛现象普遍;二是城市建设水平不一,缺乏整体规划;三是信息安全缺失,网络风险日益提高。

       针对存在问题,报告提出了六项解决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从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出发,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统筹规划。二是完善配套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建设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三是加强数据管理,实现数据从采集到数据资产化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四是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与运营,避免出现重理论规划轻实际应用的现象。五是开展城市大数据综合评价,建立完善的上报、检查、考评机制。六是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各环节的安全评估机制。

新型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新路径 202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解读

       三、新型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

       在相关技术方面,5G技术应用、物联网为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重要基础,5 G网络已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智慧中枢建设方面,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拟平台、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形成强大的数据资源枢纽和能力赋能中心,成为向下统接智能基础设施、向上驱动行业应用的智能运行中枢。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新兴技术提供了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企业等数十个场景。

       对于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报告认为存在五大趋势:一是更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立体统筹布局;二是更注重前段服务与后端机制同步优化;三是更注重虚实融合、孪生互动的场景应用;四是更注重运营服务培育实现长效发展;五是更注重网络安全,确保城市长治久安。

       报告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将进入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创新的要素争夺战,报告对此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试点建设扶持力度;二是引导市场化建设一批创新型公共能力服务平台;三是引导推动企业开放服务能力输出,促进产学研用联动;四是加大对高精尖企业的精准扶持和奖补;五是完善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和团队激励机制;六是加大多元化金融、土地、能源等要素投入支持力度。

        此外,报告对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主体先行者,以及所取得的突破进行了推介。例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腾讯的WeCity未来城市、百度的AI CITY、浪潮的智慧城市生态建设、碧桂园的智慧服务、万科的智慧城市产业馆、中海的智慧城市生活3.0、世茂服务的深蓝系统、万达的CIM智慧运营平台、融创的云帆社区等等。这些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从不同领域介入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