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的文学水平和艺术创造都十分的辉煌瞩目,建筑水平在唐朝也发展至成熟。
建筑关系着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住”,是极具人文特色的。
唐朝的建筑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甚至唐朝的建筑对唐诗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唐朝诗人会以对建筑的描述来表达神秘莫测的帝王气象。
唐朝诗歌和唐朝建筑交相辉映,相映成趣,由此可以见得唐朝建筑的审美境界以及所包含的时代气象。
华美而不纤巧,气魄雄浑的唐朝建筑
唐朝的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其土木结构的建筑已经到达了成熟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首都长安城城熟群以及以佛寺为代表的殿堂建筑。
唐朝的首都长安城是一个规模宏伟,世界仅有的建筑群。
长安城南北长八千余米,东西宽近一万米,周长约40公里,面积广阔之达84平方公里。
长安都城规模之宏大,从这些数据就能直接体会得到。
据粗略估计,唐长安城是前朝汉长安城的2.54倍,与同时期的世界相比,唐长安城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城市群的7.29倍。
唐朝建筑水平高超,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长安城内主要分为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三个宫殿区。
城内街道宽阔,里坊整齐,百姓的生活区和帝王的政治区划分明确。
唐朝具有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划分特点,这种礼乐等级制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居住条件上也是如此。
皇帝所居住的宫室最为豪华,这是不言而喻的。
起初,唐朝皇帝处理政事和居住之地是太极宫。
太极宫有五座大殿,每一座殿宇都是极尽奢华,建筑的时候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后来在太极宫以东又建造了新的宫室,初名为永安宫,后改名为大明宫。
随着对大明宫的修造,皇帝将政治中心逐渐转移至此处。
大明宫整个宫室呈对称结构,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这七个建筑作为中轴线。
左右两侧各建有若干配殿,玄宗后又修建了兴庆宫,实现了宫殿和园林的结合。
长安城内宗教寺院众多,官员府邸林立,组成了壮丽和谐的大都市。
唐朝建造的佛寺数量巨大,寺院规模庞大,甚至寺院的发展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所以,当时统治者对于寺庙的修建也是十分重视的。
唐朝的庙宇具有斗拱硕大、屋檐高挑的特点。
然而这样的唐朝殿堂建筑在如今已经不多见了,山西省的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是唯二被保留下来的殿堂建筑,十分可贵。
除此之外,西安的大小雁塔也是唐代佛塔中留存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南禅寺大殿建于建中三年,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创建,在唐武宗灭佛时期,寺庙被毁,后来历朝历代都有重修。
大雁塔则是鉴于永徽三年,由高僧玄奘亲自设计建成,小雁塔建于中宗景龙年间。
在唐代,人们春游时登临雁塔,甚至考中进士者还要登雁塔题诗留念。
大雁塔古朴大方,小雁塔俊秀玲珑。
两者各具特色,深受唐朝人的喜爱。
传扬千里,唐风建筑在日本的延续与发展
唐长安城的对国内外的城市建筑产生了直接影响,当时国内各城甚至日本都城都竞相效仿。
日本现存的大量传统建筑都能在其中找到唐朝建筑的缩影。
唐长安城的布局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奈良古城和京都都是模仿长安城的布局来规划的。
公元596年,日本修建了飞鸟寺,就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方法。
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在东渡日本时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完全还原中国唐代建筑风貌,对于研究我国唐朝建筑文化有着极高的价值。
唐招提寺在外观和内景方面都与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点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保留了浓厚的唐朝特色。
后来日本沿袭了中国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特征,并在结合唐朝文化基础上融合自身民族的属性,形成了日本的和风建筑,将唐朝建筑说成日本和风建筑的起源并不为过。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建筑是一种可视性的最直观的表达,更因为建筑与人息息相关,所以传统建筑中遗留下来的智慧更值得今人反复推敲。
近代以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学者对唐朝建筑进行考证,梁思成、林徽因首创田野调查。
为了编写中国建筑史的资料,梁思成与学社中的同道中人跋山涉水,走遍了200多个县,调查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筑和早期造像石窟,正因为后人这般努力才为中国的建筑正名。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身份证明,是一个城市气质的彰显,也是凝固的历史。
唐朝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前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将今人的好恶情愁寄托其中。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古朴却富有活力,是唐朝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由于历史年代久远,现存的唐朝建筑少之又少,人们了解其中精妙大多是靠着古籍文章和经过时间打磨的遗迹。
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其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仍然能够触碰一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必能将古人智慧与科技发展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理应以这样的态度来复兴发展。
结语:
现如今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从未停止,关于修复传统建筑的事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后人我们应当善用这份无价之宝,不断创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全唐诗》
《长安志》
《元和郡县图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