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无影塔,又称宋兴福寺塔,位于武昌洪山西麓、洪山公园内西端,原在洪山东端山麓,1963年春移至洪山西南麓复原。石塔虽“小而不华”,往往不会给游人太多关注,但却是武汉市区内现仅存最古老的建筑。


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胜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此寺后毁。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为什么叫无影塔?因为这一四层砖塔,无论太阳在什么位置,该塔身后均无影子,此乃该塔一绝。

洪山无影塔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建筑形式特殊。四级八面的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塔,高11.25米,实心塔身,由白色石块垒砌而成,外形斑驳不掩独特造式,色泽暗淡不失古朴素雅。


古塔出檐较短,岁月侵蚀,腰檐已经斑驳。檐下有石刻仿木斗拱。底层每面四组,其余各面为三组。腰檐挑角微微挑起,形式简单优美。平座下亦有出檐和挑角。


塔身下部为石砌须弥座,直径4.25米。每面都雕刻有花卉,刀工精细,线条流畅。下有覆莲,转角有如意纹。顶层塔刹已残,残留塔刹底座八面为小塔龛。

底层各面都有佛龛,南面佛龛两侧隐约有佛语,字迹模糊,大致看出右侧为“兴福禅寺重X开山当代住持……”,左侧是“洛佛日XX寺知事僧X杰谨题”字样。


龛中嵌有罗汉、天王、力士等姿态生动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大多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北面龛内尚残留大半个观音座像,头部损坏严重,不知是否是荒唐年代的杰作。


在民间,无影塔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关于龙脉的传说。在武昌城内外,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绕东湖、穿越武昌,直抵长江南岸,与对岸龟山隔江相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龙脉”之地武昌蛇山。


据传,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直到辛亥革命前。此塔正是传说中的镇龙之物。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正位于龙头之上,而位于洪山东麓的兴福寺内的古无影塔,正处龙尾。


据《湖广通志》记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江夏县志》也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高不三尺,每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

这座宝塔从原址搬迁过来的时候,并不是整体搬迁,而是将塔上的每一块石头编好号,记住它摆在什么位置。先给外围一圈的石头编号,搬开,再给第二圈石头编号,搬开,每一圈一个图,这样将来摆回去的时候,每块石头才都在原位置。


所谓无影,一说为无论太阳在何处,该塔身后均无影子;一说为夏至正午无塔影。据传,无影塔在原址的时候,每年夏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如今,随着无影塔的异地迁建,地理位置和空间都已改变,“无影的塔”是否存在,也成为历史的难解之谜。


无影塔穿越了千年历史的长河,依然屹立于江城大地的草木苍翠之间,那份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潜藏着现代人难以解读的数重玄机,激发了众多科技、考古、探幽者的浓厚兴趣。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