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意识形态,很多人觉得虚无缥缈、没有卵用,但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对任何组织而言,意识形态都是核心,是灵魂,对设计院也不例外。
那么,设计院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呢?我将其自上而下地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共识。
这是官方所大力宣扬的一种意识形态,其核心思想,即希望所有的设计师达成一种共识:
万般皆下品,唯有设计高。
“甲方虽然挣钱多,但是水太深,天天就是尔虞我诈,不如做设计有成就感。”
“互联网虽然挣钱多,但是青春饭,35岁被裁员,不如做设计越老越吃香。”
“公务员虽然稳定,但是没意思,一眼望到头,不如做设计有激情。”
这种意识形态的建立,其主要阵地,其实是在学校。
其实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在灌输“设计共识”的意识形态。(而不是教你工作技能,想学工作技能别来大学,去技校。。。)
只要我们接受了这种“设计共识”,并立志要成为一个设计师,学校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到了设计院,“设计共识”也是构建意识形态的“最优解”。
理论上,只要所有设计师都达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设计高”的“设计共识”,设计院就可以拥有最棒的工作氛围,迸发最强的设计能量,提供最优质的设计产品。
但这,显然并不是设计院的现状。。。
在“设计共识”的应然,与设计院现状的实然之间,横亘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看似美好的“设计共识”如镜花水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现状是:随着设计院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日渐式微,设计师的责任越来越重,加班越来越多,收入却越来越少。
我们必须抛出疑问: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那看似美好的“设计共识”,真的可以改善设计师的境遇吗?
设计界,尤其是设计界的上层应该反思:
为何那看似美好的“设计共识”最终无法走出象牙塔?为何设计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低?
我的观点是:
只在圈子内部宣传所谓“设计共识”,是没有意义的。
哪怕所有设计师都被打上“设计共识”的思想钢印,在外界看来,也不过是你们圈子内部的自嗨,我又凭什么多付设计费?
所以,“设计共识”必须具有外部性,必须“破圈”。
试想,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像崇拜流量明星那样,狂热地追捧设计师,追捧“设计共识”,设计师还愁赚不到钱吗?(如果先锋队长也是“设计共识”的拥趸,他还会说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样杀人诛心的话吗?)
所以,“设计共识”这种高大上的意识形态,其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拿来忽悠别人,而不是用来麻痹自己。
~~~
第二层,多元对立。
当“设计共识”的意识形态终于无法实现后,设计院的意识形态就向下落入了第二层——设计院内部的“多元对立”。
换句话说,既然蛋糕做不大,那就来争夺存量好了。
于是,设计院内部的各个专业之间,开始互相推诿扯皮。
设计师工作的目标,渐渐从“做出最好的设计”,退化成“设计是好是坏无所谓,只要不背锅就行。。。”
所有人都以及格为目标,60分万岁。
如果哪个专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试图将设计的总体质量提升到61分,那么,它就将变成其他所有专业的公敌。。。
因为失去了“设计共识”的外部溢价可能,“多元对立”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种存量内卷。
在这样的内卷中,任何提高设计质量的行为,都不如少干点活划算。。。反正60分也好,70分也罢,市场愿意给出的设计费就是这么多,又何必费力提升设计?不如得过且过。
本该配合紧密,相互协作,共同优化设计的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现在变成了互相甩锅,互相埋雷,各自为战。。。
可想而知,在“多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下,设计院非但做不出让人惊艳的设计,连最基本的生产效率,也必然是极其低下的。
设计院饱受诟病的加班熬夜,反复修改,除了甲方的外部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设计院内部的“多元对立”意识形态酿成的苦果。
但是,正如封建社会的帝王操弄权术,纵容臣下“党争”一般,设计院的管理层,也并不以这种“多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为敌,而是采用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
因为权术的基本逻辑,就是“分化瓦解”,只有当下层互相推诿指责,指望上层来“主持公道”之时,上层的权力才是最稳固的,体验感也是最好的。
但实际上,下层之所以互相推诿指责,难道不是因为上层制定的管理流程不明晰、任务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吗?
~~~
第三层,二元对立。
当依靠“设计共识”将蛋糕做大的努力失败后,设计院就堕入了“多元对立”的存量竞争。
而当依靠“多元对立”维持存量的努力失败后,设计院的意识形态,就必然继续向下坠落到第三层——下层与上层之间的“二元对立”。
换句话说,既然分不到蛋糕了,那就直接掀桌子吧!
于是,设计院的负面消息开始不断涌现,舆论的矛头开始指向设计院上层对下层的剥削压迫。
设计师们,开始不断曝光设计院上层对下层的骚操作,控诉自己在设计院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互联网上掀起轰轰烈烈的劝退浪潮。
不得不说,通过这种基于“二元对立”的劝退浪潮,设计院终于得以“破圈”,获得了不小的外部性。
前段时间,有个女建筑师转行当保安的新闻,甚至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在我看来,这对行业而言,其实是好事。
因为既然蛋糕无法做大,那就只有减少分蛋糕的人。
当全社会都形成“设计院破鼓万人捶”的共识之时,当各个高校的设计类专业再也招不上来人,招上来人也纷纷选择转行之时,这个行业的打工人,就有了改善自己境遇的机会。。。
~~~
当然,这种对行业下层打工人相对有利的情形,对行业上层则是不利的。
这是“二元对立”的应有之义,因为“二元对立”的本质,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是一种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
但上层如果真的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回到意识形态的第一层,重新在社会层面构建“设计共识”,将行业的蛋糕整体做大。
而要想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行业的大师、院士、委员们,恐怕需要联合起来,进行一波总输出,才有可能达到“破圈”的效果。
但是,能够混到那样高层的人,恐怕也离退休不远了。。。他们又有多少动力去推动这样艰巨的任务呢?
那,就只有留待历史去检验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