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个月前也就是7月5日,恒驰汽车宣布,旗下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正式开启预售,这款车只有一个型号“超豪华版”,前1万名订购客户还会有特大让利。你看看,超豪华、特大,起名字都特别用力。其实所谓特大让利,也就是1万定金抵2万车款,并且车辆尾款提车时再付,同时提车15天内可退车并退款。
预售订金、大定及购车尾款全部支付至天津津滨公证处专户监管。所有购车款项支付及退回均在公证处专户。最后还附上了公证处专户的账户名称,以及开户行。为什么一家车企在预售的时候反复强调,客户的资金都会由公证处保管呢?很简单,因为恒驰汽车在证明自己能造好车之前,先得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做生意和做人都要讲诚信,相信小孩子都清楚这个道理。而提到恒驰汽车,大家都能想到一家企业,那就是恒大。提到恒大,大家都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许家印。去年恒大暴雷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家企业肯定完蛋了,许家印肯定要跑路了,其实从这个时候算起,恒大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已经基本为零了。
可是到了今年似乎恒大活的依然很好,原本停工的楼盘又复工了,恒驰5电动车也准备交付了,许家印还时不时的抛头露面鼓舞一下士气。很多人都想问一句,恒大为什么没破产?许家印为什么一点都不慌?普通人欠个百来万房贷,每个月的花销都得掰着手指算,许家印的恒大欠了将近2万亿,这得还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实际上,恒大的故事有的能说 ,有的不能说。况且,跟没有创过业的普通人聊企业负债率,无异于对牛弹琴。网友中关心恒大事件的人,一大半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都想看看夕日的中国首富,如今能惨成什么样?而另一部分人是与恒大有些关联的,比如恒大的债主,恒大的员工,恒大的准业主,还有买过恒大的理财客户。
2021年下半年,恒大的新闻满天飞,但是到了2022年似乎恒大已经不是新闻追逐的热点,但是现如今聊聊许家印本人的创业故事,大家应该还是挺爱听的。咱们不是财经节目,我就把之前的坑给填上,聊聊从房地产大佬到新能源车弄潮儿许家印,这哥们几十年来到底经历了什么?也许他的故事对我们听友会有一些启发。
许家印出生于1958年,如果听友跟我一样是80后,那么父母的年纪大概率与许家印差不多。用我父亲当年的一句话总结,他们这代人,一出生就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一上学就遇到文化xxx,一工作就遇到了下岗大潮。由于我们80后没有经历过少吃少穿的年代,所以我们不懂得资源的稀缺性,而我们的父母在家里能少开一盏灯,就尽量少开一盏灯,周围几个菜市场,哪里能便宜几块钱,他们就去哪里买菜。
许家印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他的父亲是位老兵,后来因伤回到了老家,在仓库当个管理员,在他8个月的时候母亲因败血病去世,之后父亲又重新组建家庭,他原本有一哥一姐,可惜姐姐也去世了。目前他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许家钦。
许家印从小与奶奶走得最近,奶奶会酿醋,他从小就跟奶奶一起挑着醋坛子上街卖醋。有可能老许做生意的基因就是从这里开始激活的,之后他还跟哥哥一起卖过苹果,卖过石灰。不过,在那个年代做生意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有一定的风险性。找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正经过日子的人,没有工作可能连对象都找不到。
许家印高中都没读完,就遇到了文化xxx,学校上不了课。但他也不能闲着,于是就想到去找点事做做。他在村里当过保安,也挑过大粪。我们其实听很多这个年龄的企业家都说自己当年挑过大粪,实际上,80后问一下自己父母就知道,那个年代的生产队里,人人都需要去挑大粪,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肥料,大粪非常紧缺,甚至有的村子和村子之间为了大粪都能打起来,有的人在外办事,如果肚子不舒服都要憋回家里再解决,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如果50后企业家成功了,说一下当年挑大粪的往事,与当下的企业家形象行程巨大反差,这种冲突感读者会非常乐意看到。实际上,许家印在上高中的年纪,交际能力就显现出来了,他觉得干这些工作都没前途,于是就想着去开拖拉机。为了能开上拖拉机,他没事就拉着村支书喝酒,一来二往,这事还真就成了。
到了1977年9月,国家恢复了高考,19岁的许家印感觉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终于来了,第一年恢复高考有500多万人报名,仅有27万人被录取,5%的录取率,可谓是精英教育了。很遗憾,许家印第一年准备得比较仓促,高考落榜了。没关系他才19岁,年轻人有的是时间。第二年继续冲击高考,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600多万人报名,录取人数40万左右,录取率提高到了7%左右。这一次,许家印有些用力过猛,一不小心考了个周口市第三名,他当时填报的志愿是武汉钢铁学院,也就是如今的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专业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正巧我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国有钢铁企业,我太能理解1978年的时候,许家印为什么报告钢铁学院了,在那个年代,能进钢厂做个工人,就意味着是铁饭碗,走在路上腰杆子都挺得直直的。更别提考上武汉钢铁学院了,今后毕业出来分配到钢厂,那妥妥的是个领导。
1982年,24岁的许家印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河南舞阳钢铁厂。舞阳并不是什么大城市,这是平顶山下面的一个县级市,直到今天也就40多万人口。许家印一心想去大城市发展,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他也没法改变。不过话说回来,舞阳再小,也比他出生的高贤乡大得多吧,况且舞阳钢铁在1982年的时候,效益还是非常不错的。1978年9月,经号称我国“轧机之王”的舞阳钢铁公司4200mm宽厚板轧机建成投产,一举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特宽特厚钢板的历史。
到了舞钢,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领导肯定是要重点培养的。再加上许家印又特别会来事,第一年入职的时候还是技术员,第二年就升职成为了车间副主任,第四年就成了主任,之后一直在舞钢工作了10年。
估计大多数人对这个升迁速度没有感觉,如果你的父母在国企上过班,你问问他退休的时候什么职位,第一次升值是什么时候,就清楚了。1987年,舞钢获得了包括冶金工业部等颁发的23个奖项,其中许家印一人就占了6项。大家觉得这是好事吗?在人人都想躺平的国企里,出了一个这么爱出风头的许家印,估计背后看他不爽的人一抓一大把。
许家印不仅上面搞定领导,下面还团结群众。为了解决职工洗澡难的问题,他硬是用废弃钢材制成了一个洗澡堂,工人们戏称“防弹澡堂”,为了宣传热处理的技术和重要性,许家印自编自导了一部专题片《热处理在前进》。你说说这样的年轻人,领导怎么可能不喜欢?
但还是那句话,有人喜欢他,就一定有人看他不爽。1992年,许家印为了提升自己部门的员工福利,把钢板成型之前的毛边,也就是切割后的废料卖给周边的农民,再用这笔钱作为车间的集体资金,改善生产环境,增加员工福利。结果,这件事被人举报,许家印被调查,也许他当时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实际上,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件事早晚是要被人举报的。
在体制内做事,有时候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许家印也是因为看到切割后的废料堆积如山,厂里找附近村民来清理废料,拉走一堆废料还得给村民16元,村民拉出去卖了还能赚钱。他当然觉得,这废料就应该是卖给村民,怎么能给他们钱,再让他们变卖赚钱呢?这个想法没错,但是真的去做了,就错了。即使把钱留在车间,没有进个人钱包,国家资产变卖,进你负责的小金库,也是错误的。
1992年, 许家印离开武钢的时候已经34岁了。从原本钢铁厂的车间主任,到无业游民的角色转换,在那个年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肯定是巨大的变化。但是许家印觉得在这种体制里上班,视野不开阔,手脚也放不开,早该出去闯闯了。于是他决定南下,去深圳碰碰运气,也正是这一年,许家印带着这10年来攒下的2万块本钱,南下去往深圳。
之前我看过一个数据,1992年来到深圳淘金的有10几万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辞职下海的党政干部。因为第一批领悟到邓爷爷南巡讲话精神的是他们,第一批想到未来机遇在深圳的也是他们。但是,真的敢辞掉铁饭碗下海的,还是少数人。
许家印刚到深圳,连简历都不会写,因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分配的。刚开始找工作,准备的简历有30多页,找个半个多月工作一无所获。后来还是深圳的朋友告诉他,不是你不够优秀,是你的简历太厚。许家印这才连夜改了一份2页的简历,之后许家印被三家公司看中,他最终选择了一家叫中达的公司,决定试试水。
中达公司当年就是在深圳开发房地产,许家印就是个小业务员,但是他孤身一人来到深圳,敢打敢拼,善于交际,老板很快就发现,这个年轻人应该还是挺有前途的。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许家印就给中达老板献上了一份厚礼。
1992年,珠三角到处都在如火如荼地搞基建,办工厂,钢铁需求量非常大。于是许家印主动跟中达老板提出,可以跟他的老东家舞阳钢铁厂合作,开一家全新的贸易公司来做钢铁生意。老板觉得,这事大概率稳赚不赔,许家印熟悉舞钢,他熟悉深圳房地产商。于是很快就成立了一家叫做全达的贸易公司,许家印担任总经理。全达公司开了不到2年,就因为资金和人员问题解散了,但是这次合作让中达老板赚了10来万。但是许家印的工资,并没有上涨多少。
到了1994年,国家分税制改革,中达老板预感到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爆发,于是又准备在广州组建鹏达实业有限公司。这时候中达老板原本安排许家印去东北,但是许家印连夜说服老板,要求派他去广州,这就是眼光。如果许家印当初听从老板安排,犹豫一晚上,他的人生可能就走上另一条轨道了。
1994年,许家印来到广州,发现这里的万科、招商地产、华发股份、广州城建、天鸿集团都是霸主级的存在,他虽然说起来是公司负责人,但是整个公司一共就四个人,业务员、财务、司机和他。他们租了一间三室一厅,许家印住一间,另外三人住两间,客厅用来办公,就这样开始了深圳的开发商之旅。当然,许家印这里虽然人不多, 账上资金还是有点的,之前与舞钢合作的全达公司虽然倒了,但是银行还有1500万贷款没用,这次正好拿到新公司鹏达来用。
而许家印与客户见面还是要讲究牌面的,于是许家印又在酒店订了间套房,用来会客。通过各方关系的游走,许家印在广州拿下的第一个项目是“珠岛花园”,当时广州大户型比较普遍,但是大户型总价高,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于是珠岛花园就改走小户型,低总价模式。
没想到,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很快就卖光了,资金快速回笼,还可以继续搞下一轮开发。许家印在广州只用了2-3年,就把生意做到了2、3亿的规模。这时候的许家印开始有想法了,看到自己为公司赚了那么多钱,他想跟老板谈谈条件,看看工资能不能涨一点。也就是从现在的年薪不到4万,涨到20万左右。老板当然非常爽快的拒绝了,他说小许,你刚来公司的时候500一个月,现在已经快3000了,涨了快六倍,你要知足,你看看公司里谁有你工资涨的快?
1996年,许家印决定离开鹏达,自己创业。当然他走之前是留好后手的,还没离开鹏达公司的时候,许家印筹措资金收购了广州天帝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广州鹏达与深圳千盈两家共同组建的公司。之后鹏达转让40%股份给广州凯隆,而凯隆也是许家印自己的公司。1997年,广州天帝更名为恒大实业。你是否正准备裸辞创业?看看许家印这一招骑驴找马,学到了没?
恒大成立不久,许家印利用人脉关系,从银行拿到了300万的贷款,又东拼西凑借了300万,手头勉强也有个600万的资金了。现如今,600万放在珠江新城,可能也就是一套房的首付,但是在1997年,许老板可以用这600万开发一个楼盘。
许家印当然知道好地段都给大公司包圆了,于是他选中了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的一块地皮,这里原来是广州农药厂,周围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滞后,是名副其实的远郊区。这块地皮是工商银行下属的一个企业买来准备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但是考虑到会存在风险,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准备转手卖出去。许家印就找到这家银行去谈,他表示愿意买下地皮,而且不砍一分价钱。银行自然是愿意了,不过许家印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接受分期付款。
这块地一共11万平米,许家印决定分三期来开发,先开发4.7万平米。他分批开发,分期付款,用500万就拿下了这块地皮,当时他的手头只剩下100万了。因为之前有珠岛花园的成功操盘经历,所以他找到承建商和供应商谈,要求先赊账,大部分人也都同意了。
1996年6月8日破土动工,8月8日,这个叫做“金碧花园”的项目就开始预售了,开盘价2800元/平米。当然,仍然是小户型,低总价的套路。而且许家印的玩法与广州本土开发商不一样,广州本土开发商都比较低调,恒大的营销则是大张旗鼓的搞宣传,海报大红大绿非常土气,喊出的口号是“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当时在广州有句流行的话,叫做“有钱人住东山,没钱人住华南”,华南的海珠区是工业区,虽然偏僻,但是房子便宜。
当时手头预算不多,又想要买房的客户大有人在,即使明知道这个地块有种种缺点,但那些捡便宜、看好房地产今后有升值空间的人还是疯狂的涌入售楼处,许家印第一天就回笼资金8000多万,金碧花园323套房很快就销售一空。许家印这时候算是玩明白了,高杠杆,高周转就是房地产制胜的法宝。要么出人头地,要么肝脑涂地,没有赌性,谁敢这么干?
1997年5月,第二期开发的时候,开盘价定在了3500元/平米,仍被抢购一空,回笼资金上亿。许家印开发金碧花园这个项目,号称是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受益。而在广州,当年开发一个楼盘,光是需要盖的章就有100多个,跑完所有手续最快的纪录是1年半。由此可见,许家印短短5年时间,已经把广州的人脉关系玩到了什么程度。
1997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3月,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到了住房制度改革,福利分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住房商品化成为大趋势。曾经有人问高层领导“如何看待住宅市场?”领导作答,“开发金融市场,消费信贷,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两年内一定要将住宅行业打造为支柱产业”。
1998年6月,广州举行了史上第一次土地拍卖会。许家印的恒大当时还只是个小开发商,竟然敢举牌以1.34亿拿下了南洲路的一块地。之后接连在广州开发了13个楼盘,到了1999年,广州地产行业综合排行榜,恒大已经可以冲进前10名了。
2004年,许家印感觉在广东这一带算是玩明白了,就想要把恒大的项目布局到全国,并且开始走中高端路线,要做高品质楼盘。之后恒大开发的项目中,中高端占70%,高端和旅游地产各占15%。到了2006年4月,恒大筹划着去香港上市,结果到了2008年遇到了众所周知的美国次贷危机,上市的希望破灭了。
不仅没有成功上市,更糟糕的是,当时的买房人普遍不看好未来的楼市,觉得经济下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这时,恒大有32个楼盘正在全国各地运作中,总建设面积906万平米,恒大这时候如果房子卖不出去,资金缺口大约在100多亿,资金链一断,公司立刻完蛋。
据说许家印当时找过万科王石等大佬,都没人向他伸出援手,恒大内部很多高管都觉得恒大这次肯定撑不过去了。但是许家印非常神奇的跑去了香港,他在英皇主席杨受成的介绍下,结识了香港大佬郑裕彤,据说陪“鲨胆彤”打了几个月麻将,竟然混成了老铁。
郑裕彤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周大福一定有很多人听过,周大福只是郑老的一小块产业而已,如果有房地产圈的朋友肯定知道,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拿下了N多黄金地段的地皮,北京的丽宫别墅区上千亩就是老郑家的,武汉的常青城,上万亩地也是老郑家的。
在郑老的运作下,美林银行答应注入5000万美元,但前提是许家印转让个人股权。随后,德意志银行同意追加6000万美元,还有另外三家投行追加了高达1亿美元的资金。除此之外,许家印还接受了科威特投资局抛来的橄榄枝,接受了其1.46亿美元的入股,而香港新世界集团也以1.5亿美元的价格入股恒大。
当然,这些钱也不白给,大佬们需要许家印签下对赌协议,也就是如果恒大上市成功,要给予多少倍的回报。当然,如果上市不成功,许家印的公司肯定也得被大佬们瓜分。说白了,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
结果2009年,恒大完成上市,郑裕彤等一众大佬赚得盆满钵满,大富豪们纷纷套现离场。不仅如此,据后来的新闻报道,恒大在海口有8块土地,因为超过2年的开工期限,被无偿收回。这其中6块地是许家印从郑裕彤手上买来的,郑裕彤购置的时候只花了18亿,而许家印接手花了86亿。2015年李嘉诚逐步撤出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而郑裕彤、张松桥、刘銮雄等人也跟着撤离,疯狂甩卖资产,接盘者正是许家印的恒大集团,金额高达数百亿。为什么许家印要这么做,混过社会的各位肯定一点就透吧。
2009年,房地产市场充斥着房价飞涨的消息,的确那几年如果买了房的家庭,也算是顺利上车了。而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拼命拿地,拼命开发。许家印在2018年的富豪排行榜中,以414亿美元的身价超过马化腾成为了中国首富。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短短3年时间,自己竟然从首富变成了首负。
在2009年,房价开始疯狂上涨的起点,许家印为了给自己的恒大集团打开知名度,在2009年,邀请郎平回国执教,郎平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500万年薪实在让人无法拒绝。于是郎平回国组建了恒大女排,直接十二战全胜横扫女排甲B联赛。之后,在2010年3月,又花了1个小目标接手了广州足球俱乐部,成立了恒大足球俱乐部。随后花了350万美元转会费签下了巴西前锋穆里奇,之后23连胜轻松锁定中超冠军,成为广州足球历史上的首个顶级联赛冠军。
据说2010年4月2日,在广州天河体育场,新贵广州恒大与老牌强队大连实德上演对决,恒大砸了5000万办了场开幕式。恒大足球拥有穆里奇、克莱奥、保隆、雷纳多这样豪华的巴西外援,还有10名国家队球员。据说许家印赛前许诺,赢了给500万,平了给100万,输了扣300万。最后1:0恒大赢了比赛,连国外新闻媒体都报道过此事,说是中国足球在房地产的推动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房地产赚到钱的恒大,觉得自己的品牌价值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房地产,多元化发展才是王道。于是,后来又有了恒大冰泉、恒大粮油, 恒大健康(美容,养老,中医)、恒大文旅(恒大童世界),互联网科技(恒腾网络)以及我们开篇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恒驰汽车)。
可是恒大的高层都是元老级人物,大多享受过房地产经济时期“短平快”的红利,因此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项目,都喜欢用“地产经营模式”套用,追求短期出成果,不追求市场积累,不尊重各行各业的市场规则。比如恒大汽车,我至今仍然记得许家印的那句话:“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其实从1997年恒大成立,到2022年的今天,你看恒大的理念其实一直没变,当年的“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这种简单明了,直击人心的广告语,特别适合小老百姓。
而许家印的“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同样不用过多解释,业内业外人士基本也都一看就懂什么意思,就是花钱砸呗。许家印造新能源车,也许是出于对高层意识的敏感性,也可能是曾经被贾会计忽悠了几个亿,从中发现了一些赚钱的可能性。但是,从圈地卖房,玩高杠杆,高周转,再到新能源车行业,恒大需要与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型企业,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新势力,还有各类传统车企竞争,几乎没有人看好恒驰汽车的未来,更多人觉得这是一场闹剧。
其实是时代造就了许家印,而不是许家印创造了一个时代。遇到了一个时代的红利期,就像是搭上了飞速上升的电梯,即使你在里面做俯卧撑,最后的赢家还是你。当年房地产鼎盛时期的前20强,都是2004年以前起家的,一大半是93-99年成立的企业,赶上了分税制土地财政及98年房改两波红利。
而现如今,土地成本和操作的规范化,就算出一个比许家印强上百倍的人物,也很难在房地产市场折腾出什么风雨,更别提让他把企业做到负债千亿,甚至万亿。最后提一句,是恒大负债万亿,不是许家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