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无论是雄伟的宫殿,还是别致的庭院,都充分体现了建筑师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理念,这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们超凡的智慧。
那么,古代人造房子都有哪些讲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建筑以木、土为主料,承重依靠木梁,木材本身高度有限,所以如果要盖很高的宫殿,需要将木头一节节地墩接在一起,这样的话抗震性就相对来说差了,所以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
古代建筑四梁八柱,房子墙倒屋不塌。老百姓有句俗语“四梁八柱”,道破了柱和梁的数量关系。
古代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开间较大,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
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共计八根,代表八方。整个建筑都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
只要梁柱不倒,即使墙面坍塌,屋子主体结构也不会垮。木梁挑大梁,造就了“墙倒屋不塌”的奇特现象。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重峦叠嶂”的斗拱。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中国古建筑在主要木质结构上都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技术高超,结构也很复杂。
它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经受了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的风雨袭击和地震劫难后,仍屹立不倒,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地震奇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