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水北调目前投入运行的有东线和中线,计划建设的西线以及网友热议的大西线。但我这里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案,就是大东线工程。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需要13级泵站提水,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河道输水,以及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作为调蓄水库,一路北上穿黄河直到天津北大港水库,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胶东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1,2,3期总投资420亿元。然而京杭大运河河道宽度仅仅15-30米左右,输水能力有限。从长江至东平湖设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能耗惊人。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以来,完成8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输水超53亿立方米,和中线一年95亿方相比,实在太少了。
南水北调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渠首开挖干渠,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总长1277公里。由于是重力自流,能耗很小。初期年调水量在95亿方左右。但受到丹江口水库水位影响很大,比如今年长江流域大旱,丹江口水库水位一直低于160米,北调水量肯定会大幅下降。目前已经完工的引江济汉工程以及刚开工的引江补汉工程,为丹江口水库下游补水,可以置换更多的水库水北调,完工后中线有望年点水量达到110亿方。
然而这些调水和长江年径流量9000亿方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长江每年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甚为可惜!那有什么办法去利用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么?当然有,这就是南水北调大东线工程,即沿海大运河工程。
南水北调大东线-沿海大运河
该工程可分三期建设,一期是长杭湖工程。修海堤将长江出海口和杭州湾包围起来,蓄积淡水,分隔海水。荷兰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在莱茵河入海口修建海堤,围出了大量耕地,荷兰一半国土都在海平面以下,同时也保证了淡水供应。长杭湖能够防止海水倒灌长江口,保证了上海宁波甚至杭州的饮水安全。今年长江持续大旱,长江水位长期在低位,导致上海取水口被咸水侵入,上海被迫启用应急水源。长杭湖完工后,水位在5米左右,完全压制海潮的影响。
长杭湖
海堤从宁波北仑经过舟山,岱山直到嵊泗岛,然后跨过上海直到江苏启东。在北仑修船闸,保证海轮能够进入长杭湖,抵达洋山港和其它内陆港口。在上海附近也要修多个船闸。海堤上还要修建多个鱼道保证鱼类洄游。舟山岱山岛附近修建多个径流式水轮发电机发电,给附近岛屿供电。海堤上还要有泄洪的闸门,满足洪水泄洪的需要。
二期是修建从启东经过盐城到连云港的大运河。运河宽度在2-5公里左右,保证海轮可以通行,保证淡水能够自流北上。因为长杭湖的水位只有5米,如果期望调水2000-3000亿方水北上,那就必须有很宽的运河,减少水头的要求。
二期沿海大运河
沿海大运河不仅可以输送巨量的淡水北上,还能覆盖沿海滩涂,置换海水,压制海水侵蚀,将750万亩滩涂改造为良田。按双季亩产800公斤计算,就能增产600万吨粮食。海堤建设可以使用绞吸式挖泥船,将海底泥挖出,填海造陆。由于东海沿海很浅,这项工程难度不大,可以参考我国南海的填岛工程。这条运河的作用除了调水和改良滩涂外,当然更重要的是改善航运。苏北发展缓慢很大的原因就是滩涂太浅无法行船,有了沿海大运河,苏北沿海都能通海轮,可以修建多个深水码头。有了淡水,粮食和航运加持,苏北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三期工程是渤海湖工程。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胶州半岛大运河,将沿海大运河调来的淡水输送至渤海。一个是渤海大堤,利用海堤将渤海封闭起来。海堤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将大连和烟台直接连接起来。
渤海湖工程
胶州半岛大运河可以为山东提供充足的淡水,还能逐渐置换渤海的海水,最终将渤海转变成一个巨型淡水湖。上东有450万亩滩涂以及更多的盐碱地,如果都能用淡水清洗改造为良田,理论可以增产360万吨粮食。渤海湖完全淡化后,经济效益会更惊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