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独山县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行“721”工作法,通过“70%服务靠前、20%精细管理、10%规范执法”的实践路径,构建起“法治为基、德治引领、自治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城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全州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0%服务靠前:把民生需求落到群众心坎上
独山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主动服务破解治理痛点,让城市服务始终贴近民心。针对“停车难”这一民生痛点,该县整合城区闲置地块与边角地,施划二轮车、三轮车停车位580余个,四轮车停车位1800余个;将学校、市场等周边14个停车场998个停车位免费时长延长至30分钟,城北社区抹赖组等重点区域通过部门协同,新增32个便民车位,形成“疏堵并重”的停车治理模式。
为守护城市“烟火气”,独山县按“便民利民、规范有序”原则,在夜市集中区设置5处规范化便民摊点,优先安置困难群众与失业人员;联合社区在学校周边新增27个疏导点,巩固原有20处122个疏导点,明确经营时段与秩序要求,既保障市容整洁,又为民生就业留出空间。同时,通过补划10余处褪色便民线、建成4处“城市服务驿站”、设置季节性“潮汐摊”等举措,推动商户从“无序占道”转向“有序拓展”,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覆盖,月均处理群众诉求200余件。
20%精细管理:以高效协同激活治理效能
独山县以管理“三化”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驱动治理效能变革,让城市管理更主动、更有序。在能力提升上,聚焦安全生产、执法规范、智慧平台应用等内容,全年开展集中培训5次,覆盖600余人次,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规范”的执法队伍。
智慧赋能方面,整合视频监控、物联网设备、12345热线等资源,搭建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占道经营、不文明晾晒等问题“智能识别、自动派单、实时处置”,平台年均案件处置率达98.5%。创新推行网格下沉机制,将县城区划分为4个网格,实行领导包联制度,每月深入社区会商解决治理难题,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小区环境、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420余项。同时,建立12345工单分类提速机制,重点问题24小时响应、常见问题3日内办结,引入社会评议强化监督,推动执法作风持续向好。
10%规范执法:用刚柔并济彰显法治温度
独山县秉持“教育为先、刚柔并济”理念,让执法既有法律威严,又含民生温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五进”活动,结合“土地日”“环保日”等节点开展线下宣传,制作《规范停车》《文明出行》等普法短视频8个,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有效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法规的知晓率。
推行柔性执法,制定发布城市管理领域免罚清单,对情节轻微、及时纠正的行为以教育劝导代替处罚,全年“首违免罚”案例占比超35%。在坚守法律底线方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反复违法、拒不整改行为,按“一服务二限改三执法”程序推进,2025年以来累计提醒整治各类违规行为13万余起,实际处罚仅2起,既维护了城市秩序,又最大限度减少执法矛盾。
独山县“721”工作法的生动实践,推动城市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从“硬性约束”向“刚柔并济”转变,为黔南州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鲜活样本。下一步,黔南州将总结推广独山经验,持续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路径,让城市更宜居、服务更贴心,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来源:贵州省住建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