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城市文化场馆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一座城市内修的“气质”。武汉的“气质”即将“升级”,三座文化地标建筑即将陆续完成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一一向市民“揭开面纱”,也让外地游客近距离触摸这座城市的“文脉”。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搬家”,从二期的老馆搬到新建的三期新馆之中,“住进”装修考究、环境智能的“新家”。而新建的三期与老馆一起,也使得湖北省博物馆现有总面积达到11万多平方米,位居全国博物馆前列。

位于光谷核心区域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建成后也将跻身全国五大科技馆之列,是中部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科技展馆及科教重地。馆内拥有全国最大的球壳混凝土结构,结构内部的沉浸式观影球幕影院还未建成就已经备受期待。而琴台美术馆,位于汉江之滨、月湖之畔,梯田式的白色建筑仿佛从地里“长”出来一般,由内而外的“精致感”令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在全国的城市美术馆之中也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

明快与厚重,现代与历史的一曲“交响乐”

19日,记者站在东湖边靠省博路这一侧的入口处广场,望向新建的省博物馆三期建筑,大气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可能就是新馆与老馆的最大区别,场馆虽具有历史气息,却给人一种更轻快的感受。”施工方中建三局项目经理甘猛说道。

此前,省博物馆一期、二期均由中建三局建设。在建设者眼中,这座湖北人心目中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正在从厚重的历史沉淀之中徐徐走出来,进入更为广泛的大众视野之中,增添明快、现代的气息,让观展者去博物馆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感。现代与历史在这里实现“交融”,这座建筑处处可见楚文化元素。

立面处是楚文化代表的元素青铜器饕餮纹立体浮雕,各处装饰板、入口处的门廊处、下沉式庭院的设备口装饰,均可见到这种花纹;楚文化器皿元素“鼎”,高空俯瞰新馆外观仿似“鼎”,馆内连门把手都是“鼎”的样式;就连展厅门廊处的红色,也是从二十多种楚文化红色之中筛选出来的。

与一期、二期不同,省博三期有大面积的玻璃外墙,馆顶设计能透光的“光井”,馆内明暗动线分明,虚实结合,暗处多为文物“房间”,明处则是可以自由体验的区域。比如打通2楼和3楼的两处旋转式楼梯,正对面就是玻璃外墙,从馆内可以180°观看远处的东湖湖景;4楼户外设大型观景平台,更是270°观看湖景,平台上设置咖啡茶座,让游客参观完历史感的文物之后,再来这里感受现代城市自然景致,放松身心。

甘猛介绍,三期新馆“软件”更“聪明”,博物馆是要求“恒温恒湿”的场所,不同展厅照明、空调需求细分,以前可能需要工作人员到不同区域去调整控制,新馆的照明、排风、排水、调温等环境系统均集成到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一键控制”所有的系统,高效便捷。

湖北省科技馆新馆

适宜亲子同游 科技感十足

19日,记者来到光谷高新大道与花山大道交汇处,只见一座白色带有螺旋曲线造型的立方体建筑静静伫立,其左侧有一个巨大的银色圆球,右侧是一条弧形的景观桥,“天圆地方”的造型引人注目。湖北省科技馆新馆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馆,尚未开馆已然成为武汉市的地标之一。

省科技馆新馆工程项目经理曾庆峰介绍,省科技馆新馆主体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其中展览教育面积达4.4万平方米,设置常设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特效影院、科学教室、科普报告厅、公共空间展示区等,为观众提供多种多样的科普体验。

在科技馆二层展厅内,记者看到章鱼、海星等充满童趣的装饰,施工人员正在完善飞机、树洞、蜂巢等大型仿造结构。原来,这是专为小朋友们设置的“儿童科学乐园”,聚焦3至10岁儿童的科学启蒙,创设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真实情境,让儿童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养成各项能力。

长江流域科技文明缘何而起,又将如何传承?观众可在科技馆三层的“科技瑰宝”展厅探寻答案;场馆内的三个特效影院未来将成为最具体验感的场所,分别为球幕影院、沉浸式影院和巨幕影院,目前三个特效影院的结构都已完工,等待内部设备进场安装。

在曾庆峰看来,场馆能够满足多个年龄层人们的需求,孩子们和家长既可以一起去看球幕影院,也可以分头去玩各自感兴趣的项目;年轻人也可以来感受城市文明、体验巨幕电影,不会有人觉得“被忽略”。

场馆的细节处处体验“科技感”,如工程采用光伏发电、被动式通风、地源热泵、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日光照明、可视化智能能源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作为国际一流的现代科技馆,为建设“创新湖北”增添新动力。

目前,工程主体已完成,布展施工和展品制作安装工作正加速推进。

琴台美术馆

从地面“长”出来的艺术品

19日,记者来到琴台美术馆施工现场,一座如绵延山丘般的银白色建筑物伫立眼前。中建三局琴台美术馆项目总工范立介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处于装饰装修的收尾阶段。

“请穿上鞋套。”进入美术馆大门前,一双鞋套塞到记者手中,这也是记者第一次进入在建工地时被要求穿鞋套。和其他艺术展馆或精致或奢华的装饰风格不同,琴台美术馆这座国内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主打“素颜”:清水混凝土墙面、石材地面、灰白色金属拉网吊顶,一眼望去,都是深深浅浅的“高级灰”。

美术馆的地面微微泛光,有镜面效果,范立称这种精磨石地坪经过养护处理,目前还在保养期,“工人每天都是穿着鞋套进出”。除了地面,馆内的混凝土承重柱都包裹了塑料薄膜,以防受损。

沿扶梯上楼,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地板,这是美术馆内“高级灰”之外的唯一颜色——原木色。记者留意到地板都是中空的,墙面、地面一根电线都看不到,原来馆内所有的机电管线均埋在地下或隐身墙内,以达到一根明线都没有的至简美学效果。

琴台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局部夹层),共有古代、现代、当代、特殊展厅等4个展厅。记者在馆内各处穿行,如走迷宫,时而沿扶梯上行,时而又沿缓坡向下,以为进了房间,突然身在室外。顺着栈桥,记者走上屋面,层层叠叠的“梯田”铺满白色砾石,较低处种上佛甲草,俯瞰之下,整座建筑物像从地面“长”出来的一件艺术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