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以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国家级试点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为抓手,创新实践以“简易化分类、长效化管理、实用化建设、生态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经济化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六化模式”,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政府主导 破解“协同不够”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沛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镇(街道)、县直部门和镇(街道)包村(社区)的包挂联动机制,层层压实县镇村和部门责任,凝聚合力共推改革。编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文件,通过定方案、定标准、定方式,实现政策清、思路清、方向清、环节清、节点清,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沛县按照“3个一块钱”模式,筹集垃圾治理经费——村民每人每月缴纳一块钱,各镇(街道)、县财政按每人每月一块钱的标准分别配套或奖补。全县每年县镇两级财政及村民筹资8000万元作为保障,确保垃圾收运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运行。

    宣传引导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动力。沛县通过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发放环保袋、发放宣传单等形式,长期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村民环境卫生和主人翁意识,规范垃圾分类行为,推动全体村民养成自觉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习惯。沛县还定期组织培训班,对环卫、各镇(街道)围绕环卫保洁网、垃圾分类网、再生资源回收网、公共设施管护网、便民服务网“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营公司管理人员、垃圾分拣员、村民进行巡回培训和现场指导,解读垃圾分类工作,并通过交流互动、调查问卷等方式检验成果。

    沛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马艳美说,今年,该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招标确定“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营公司,后者负责采购各类垃圾收运车辆、建设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分拣中心等设施。县镇两级按照每人每年80元的标准支付企业运行费用。

    马艳美进一步解释称,环卫保洁网是指农村区域全覆盖,人工保洁和机械化保洁相结合,合理增加洒水车、雾炮车、机扫车等环卫保洁机械车辆,统一作业时间、作业规范、作业质量;垃圾分类网是指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按照“一村一建、多村合建”原则,合理建设行政村“五网协同”运行中心和自然村垃圾分类中转房,新增和规范农户垃圾分类收集桶、垃圾分类电动车等设施,实行保洁员上门定时定点收集,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和覆盖率;再生资源回收网是指将行政村、自然村作为最前沿阵地,建设垃圾分类中转房,每个行政村配备2名回收员,镇级建设1处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分拣中心,真正落实可回收物前端收集、中端分拣运输、末端资源处置三部曲,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融合高效运行;公共设施维护网是指辖区内水冲公厕、垃圾分类处置设施、户厕化粪池以及道路和路灯设施、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休闲娱乐广场设施等日常管护全部交由企业执行;便民服务网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每个行政村设置1处便民服务站点,与垃圾分类中转房相结合,对执行到位的村民以及对环卫保洁、人居环境有所贡献的村民进行激励奖励。

全程分类 破解“运行不畅”

    沛县加大精准指导力度,由镇政府(街道办)和企业共同组建“三员”队伍、实行“三分管理,即督导员负责监督指导,由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初分”,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到两个密闭垃圾桶;分拣员分类收集垃圾时,对农户“初分”后的垃圾再次“细分”,并引导农户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自行单独存放;垃圾被送到终端设施后,管理员进行“筛分”。通过“三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度更高、效果更好。

    根据实际情况,沛县设置了固定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定点分类投放,分拣员定点分类收集。在督导员监督指导下,结合分拣员工作实效和农户参与分类情况,设置“光荣榜”“星级户”,并根据每公斤易腐垃圾0.16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沛县还科学制定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置时间,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原则,实行定时运输处置。厨余垃圾就近送入阳光堆肥房或厌氧发酵池设施处置;有害垃圾送至暂存点和归集点;可回收物由村民自行变卖;其他垃圾送入焚烧发电厂,实行无害化处置。

规范管理 破解“配套不足”

    为整体推进、科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沛县在前中末端都将工作扎实落地。

    在前端,沛县督促各镇(街道)严格按照每户一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进行配备,包括厨余垃圾收集桶、其他垃圾收集桶等,采用数字编号的形式落实到户,共配备31.5万组,投资945万元,有效引导老百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精准化分类和投放。

    在中端,沛县科学构建收运网络化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收运模式,实施“撤桶并房”、定时定点收集,投资1500余万元,设置固定垃圾分类中转房和“五网协同”运行中心223处,作为自然村、行政村垃圾分类桥头堡,同时兼具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转运、便民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功能;投资70余万元,在村庄内规范设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归集点368处;投资250余万元,为每名分拣员配置标准分类收运车辆,共1380余辆,并规范现有分类收运车辆;投资6000余万元,累计购置各类垃圾治理机动车201辆,确保分类后的垃圾都能得到有效分类收运和处置。

    在末端,沛县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安装视频监控器,每日实时查看农村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镇(街道)各建设1处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具备可回收物集中分拣、打包、存储、转运等功能,并满足大件(木质)垃圾拆解需求。当地还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800吨。

    沛县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冠军表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看似事小,却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好这项工作。沛县始终把垃圾分类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各镇(街道)抓好落实,“家、校、社”联动促进。农户对生活垃圾“初分”,“三员”各负其责,老党员、老干部担当环境卫生督察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群众基础越来越牢固,成效越来越明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