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喜悦之感。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居民崔占雯比往年更高兴。她带着外孙女从附近超市采购归来,婴儿车车把上挂着零食大礼包、水果,“今年买年货,不再愁上楼了。”

      小事牵着民心。崔占雯居住的9号院5号楼为12层的电梯楼。自1987年小区建成,她就在此生活。“过去,电梯不能直达一层,可没少烦恼。”

      她回忆,这座楼建成时各单元分别有南北两个门。北门可通过电梯直达一层,后来不久,因种种原因,物业服务公司把北门关了,只剩南门一条道。南门一层是底商,电梯间被设在二层。从此,居民只能先登30多级露天台阶,再到二层乘电梯。

      “以前,楼里住的都是单位年轻职工,不觉着爬楼是苦事。”近年来,楼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到70%以上。这段台阶成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出行的“拦路虎”。“轮椅上不去、下不来。有人生病,得找人抬才行。我带着孩子下楼,东西多一次性带不了,得先下去把孩子交给街坊抱着,再返回去拿婴儿车。”崔占雯说。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越发棘手。原产权单位弃管、原物业服务公司消极应对、居民意见不统一、扩建无障碍坡道条件不具备……重重因素叠加,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后,按照西城区做好“开门一件事”要求,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将该楼便民设施改造提上日程,着力解群众所忧、干群众所盼。

      “啃下这个‘硬骨头’太不容易了,社区干部真是下了功夫。”为民的点滴细节,崔占雯都看在眼里。

      为了协调资金,社区党委积极“穿针引线”,先后组织召开5次党建协调工作会,摆问题、想办法。最终,重新引进的物业服务公司承诺全额出资改造电梯并承担后期日常维护。

      有群众担心存在安全隐患,不同意改造。社区党委书记带领、发动老党员、楼门长,入户耐心沟通解答。听取意见后,社区在北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摄像头守护群众安全,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街道和社区不做“甩手掌柜”,积极主动为物业服务公司在施工备案审批、工程建设指导、垃圾清运等方面“搭把手”。同时,争取相关项目,为小区安装充电桩、建设无障碍设施,支持物业服务公司开展工作。

      点滴实事暖民心。2021年6月16日,改造完成,居民享受到了“直达”的幸福。“现在,老年人都愿意多下楼走动了,等于‘直达’了健康!”崔占雯高兴地说。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