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事关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近期,河南省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引入从“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城市规划建设全面体现儿童友好;今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儿童友好公园5个,到2025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儿童友好公园20个……这一揽子暖心举措,将让儿童在城市中健康快乐成长。

看点1: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

据了解,目前郑州常住人口约1260万,拥有家庭363万余户,0~17岁儿童288.9万余人。《方案》提到,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先行示范的儿童友好城市,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同致力儿童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儿童视角,儿童深层次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公共服务充分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普惠托育服务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实现均衡发展,儿童文体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

《方案》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儿童出行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儿童人文参与空间不断拓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不断深入,儿童友好自然生态建设效果明显,灾害事故防范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儿童健康成长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儿童安全发展屏障进一步坚实,儿童意外和人身伤害风险不断降低。力争到2035年,建成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让儿童友好成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各类儿童友好空间遍布全市,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看点2: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儿童视角。《方案》明确,郑州要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建设及老旧社区改造等,制定各类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到2025年,城市规划建设全面体现儿童友好。

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培育以儿童为主体的议事组织,成立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四级儿童议事会。开展“儿童参与议事共建友好郑州”儿童议事会、“给市长/区长的一封信”“我和市长面对面”等主题活动,打造“童在郑州”系列节目,更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和意见,引导儿童参与社会治理常态化、规范化。2022年,探索成立四级儿童议事会。到2025年,四级儿童议事会体系基本形成,并积极发挥作用。

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儿童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反映郑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整体情况的指标库、项目库、动态监测及评估系统,为郑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建设儿童友好智慧化平台。

看点3:在每个社区均建有一定规模的托育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制定完善托育服务的标准规范,加强综合监管,推动托育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2022年,每个开发区、区县(市)至少建成1个具有带动效应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每个社区均建有不少于20个托位规模的托育服务机构,且辖区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6个。

看点4:到2025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儿童友好公园20个

《方案》明确,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到2025年,全市公共空间和儿童密集场所卫生间、洗手池完成适儿化改造。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推进社区(村)“儿童之家”建设,确保服务儿童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到2025年,实现社区(村)“儿童之家”100%全覆盖。

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拟定《郑州市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指引》,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2022年,全市建成儿童友好图书馆(含设置儿童专区的图书馆、图书馆分馆等)16个。到2025年,全市建成儿童友好图书馆(含设置儿童专区的图书馆、图书馆分馆等)50个。

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拟定《郑州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2022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儿童友好公园5个。到2025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儿童友好公园20个,利用城市公园广场、社区公园、街角游园场地增加游玩设施150处。

推进儿童友好体育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儿童体育公园和儿童友好体育公园建设,加快锦和公园(含儿童友好区域)建设。利用社区场地,增加儿童体育运动设施。到2025年,全市建成专题儿童体育公园1个、儿童友好体育公园15个。

推进“阅成长”儿童读书活动,2022年,全市建成校园阅读中心5所、农学书屋20所。到2025年,全市建成校园阅读中心30所、农学书屋60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