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的盲道清晰可感知,公园内各种无障碍指示、标识随处可见,公厕内的无障碍厕位提升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如厕体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些在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无碍”出行。

      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持续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涵盖了公共建筑、公园广场、城市道路等各个方面,城市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导则引领 实施规划设计

      在突出城市地域和区位特点的基础上,哈尔滨市于2019年6月编制发布了《哈尔滨市无障碍系统化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和《哈尔滨市信息无障碍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规划启动了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导则在哈尔滨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要求哈尔滨市为新建残疾人、老年人保障性住房配置无障碍设施;为已有住房的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个性化无障碍改造,并视实际情况增设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内容;按照全龄化社区标准,对社区的公共场所进行合理、人性化的无障碍改造,完善社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建设及功能。

      此外,哈尔滨市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为标准,从项目设计、审图、过程监管及验收等环节对城市中的新建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对不满足无障碍设计标准的项目不予验收;结合城市年度维护改造工作,同步制定年度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推进既有老旧公共建筑、人行道路、社区、室外公厕、医院、大型商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让城市更有爱。

       实地调研 打造示范区域

      在南岗区秋林商圈的一处无障碍道口,原本有路边石的地方变成了平缓道路。“之前有路边石的时候,我通过这里时必须麻烦人帮忙推一下。现在改成了坡道,我自己就能通行,十分方便,这真是为残疾人群体办了一件大好事。”坐着轮椅的赵先生在通过坡道后感慨地说。

       根据《哈尔滨市打造无障碍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去年,哈尔滨市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思路,探索以商圈、绿地广场等市民聚集区域为主打造无障碍示范区的途径,要求在示范区内建设“盲道连贯成网,人行道坡道完备,人行道与医院、大型超市、公园广场等无障碍连通,相关辅助设施齐全”的无障碍环境。

      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哈尔滨市选取了道里区爱建商圈、南岗区秋林商圈、南岗区军工大院区域、道外区玛克威商圈、香坊区乐松广场商圈5个区域作为改造区域。据了解,改造区域的面积共约7平方千米,哈尔滨市组织人员重点对区域内的人行道、盲道、缘石坡道和无障碍道口等进行改造和完善。截至目前,5个区域均已改造完毕,共增设盲道约2.3万米、无障碍道口185处。

      完善设施 提升游园体验

      南岗区湘江公园内,弯曲的休闲小路与路边的人行道水平衔接,园内公厕的入口处也设置了坡道,为行动不便的人进出公厕提供方便;香坊区尚志公园的大门处也设置了轮椅可以通行的出入口,各种无障碍标识在园内随处可见。经常到尚志公园遛弯的市民吴先生高兴地说:“通行顺畅多了,推轮椅带家人进园溜达一圈一点儿都不费劲。”

      今年年初,哈尔滨市启动了道里区音乐公园、南岗区清滨公园、香坊区尚志公园等在内的23个主要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实现了园内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公园的全龄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据了解,哈尔滨市的无障碍改造对象多为主城区老旧公园,这些公园存在无障碍功能缺失、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道里区、香坊区等区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研摸排,以维修、改造、减少原有设施破坏和浪费为原则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的无障碍项目主要包括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座椅、无障碍标识、无障碍游览路线、园内公厕无障碍设施以及无障碍停车场等。

      比如,实施台阶改造后,新增坡道让公园的出入口实现无障碍通行,确保公园的主游览路线可实现无障碍游览;园内公厕设置的无障碍厕位达到无障碍使用标准;在公园设置无障碍指示、标识等;根据情况设置座椅、太阳伞等便民设施,提升市民的游园体验。

      城市无障碍,生活更美好。对于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而言,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是他们出行便利的重要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市将继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这项爱心工程、暖心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提升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建设管理水平,建设更加亲民、更加人性化的美丽城市。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