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修补路面、改造管网等措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市民提供公租房,减轻租户经济负担;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向着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租、售、改、补等多种住房保障方式齐发力,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户籍居民到新市民,保障范围越来越广
“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外面雨停了,里面还在滴水。”10月15日,谈起刚刚搬离的棚户区老房子,70岁的濉溪县刘桥镇居民蔡永民皱了下眉头,转头看着矗立眼前的新房,又恢复了笑容,“9月26日分到新房子了,搬出了棚户区。现在,俺们也住进了‘入户有电梯,出门有绿地’的新房子了。”
一间间矮房被拆除,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5年来,我省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135.81万套,超额完成城镇住房保障“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改造105万套棚户区目标任务。其中,2017年至2020年,我省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107.88万套,达目标任务的104.9%,开工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累计基本建成88.83万套,达目标任务的135.8%。自2018年起连续3年,阜阳市、合肥市和亳州市作为棚户区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被国务院通报激励。
2021年,我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计划任务14.92万套,开工量位居全国第二,基本建成12.63万套。截至8月底,已开工12.36万套,开工率82.25%,已基本建成11.91万套,完成率94.28%。
房子不仅仅是容身之所,还被赋予了“家”的寓意。对于来合肥打拼的黄兵而言,租住的庐阳区青领公寓就是他的“家”。
“来到新的城市,住在哪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刚工作不久,工资不高,想找个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且租金合适的房子不容易。”黄兵说,“有一回路过青领公寓,看到有房屋出租,仔细一问,属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屋内精装修,加上宽带、物业等费用,也不贵,这里距离淮河路步行街很近,我上班也方便,租住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放眼全省,2008年以来,安徽已累计建设公租房94.68万套,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5年来,发放租赁补贴21.14万户, 111.73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今年,计划新筹集公租房2916套,发放租赁补贴2.82万户,截至8月底,完成新筹集公租房548套,完成率18.79%;发放租赁补贴2.8万户,完成率99.26%。
从新建到改造,受益居民越来越多
电线“蜘蛛网”入地了、楼房外立面刷新了、停车位增加了……在合肥市蜀山区天一家园清溪苑,曾今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9月下旬,刚走进小区,居民张秀华大姐就拉着记者边走边说:“以前,小区很破旧,环境差得很,楼道里堆满东西,垃圾清理也不及时,绿化更是不忍看。现在小区纳入了政府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环境大变样,道路干净整洁了,停车不用愁了,还专门建设了垃圾分类站。”
“我们是今年5月份入场施工的,项目总投资约985.47万元,改造内容主要包括翻新地下管线2344米,改造后停车位136个,修整道路582米,增设门禁系统31套,修缮路灯45盏等。”天一家园清溪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刘晓龙介绍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内部沥青道路已完工,健身小广场已建设完成。
近年来,我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级重大民生工程项目,重点改造城市、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2016年至2020年,全省已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24个,房屋建筑面积9851.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10.79万户,改造直接投资109.4亿元。2021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47个,总建筑面积256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7.7万户。
环境好了、设施全了、服务多了,很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小区改造好了之后,我们的生活大变样。”位于合肥市合作化南路社区的法院宿舍小区居民汪文清告诉记者,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原来小区治安环境比较差,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防盗窗、防盗网;小区改造之后,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进出小区实现人脸识别,“现在住在这里,感觉既安全又舒心。”
眼下,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逐步由雨污分流、道路整治、综合管线整治、屋面修缮立面整治、绿化停车等基础型改造,向安防消防、建筑节能、“适老化”等提升型方面扩展。有条件的老旧小区遵循自愿、经济原则,在确保既有住宅结构安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加装电梯。
从城市到农村,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实现了。”10月16日,全椒县大墅村75岁的任宗才笑呵呵地说,去年,搬进了新家——三间琉璃瓦的房屋,屋内设置卫生间,厨房安装了抽油烟机。
74岁的刘世萍是任宗才的老伴,身患残疾,丧失劳动力。老两口一直居住在35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因无力修缮,旧房渐成危房。“改造?以前想都不敢想!”刘世萍回忆道,去年3月,村里来人看过房子之后,帮助上报了危房改造,之后政府就派人带着任宗才进行了异地选址重建,没几个月,新房就盖好了,门窗改成铝合金和防盗门,内外墙进行粉刷,“客厅、厨房、卧室分得清楚,住得舒服。老头子盼了一辈子的好房子,终于住上了!”
“我患有先天性癫痫,年轻时就丧失劳动能力,这间屋子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年久失修每次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困扰铜陵市郊区周潭镇村民王义的房屋漏水问题在今年农村危房改造中得到解决,在政府的资金帮助下,不仅屋顶重新翻新修补,而且屋内墙壁粉刷一新,“改造之后,30多年的老房子焕然一新,真的太感谢政府了。”
数十万农村群众和任宗才、刘世萍、王义一样有了像样的家。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完成危房改造47.3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去年,全省多地遭受汛期强降雨洪涝灾害,灾后重建了3687户农房,经鉴定为危房的10708户也于当年完成重建修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负责人表示,农村居民“有的住”还要“住得安心”,近年来,我省编制了《安徽省农房设计技术导则》《安徽省农村住房施工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规范农房的设计、建设和施工,组织开展农房建设技术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着力提升全省农房设计和建设品质。
住有所居、住得安全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也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体现。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和住房市场体系一起,共同托举起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安居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