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绿地、彩色步道等休闲空间开阔宽敞,文化长廊、墙体彩绘等艺术展陈氛围浓厚,攀登架、跷跷板等游乐设施应有尽有……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大华社区一处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废三角地块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家门口”的“幸福广场”,让居民休闲娱乐又有了新去处。

      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近年来,不少城市的口袋公园相继落地,在不断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也成为广大居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休闲好去处。

      顺势而为 城市边角地挤出“后花园”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不少居民发现,多处景色优美、设施齐全的“迷你公园”,悄然出现在自家附近。今年以来,皇姑区100个口袋公园的建设工程已陆续竣工投入使用。

      这些口袋公园的“前身”,大多是废弃地、边角地,有的甚至是垃圾站点,位于塔湾街与淮河南街之间的塔湾公园便是如此。

      塔湾公园原来是中海寰宇天下小区的垃圾站点,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居住需求,今年皇姑区将这里纳入了口袋公园的建设计划。主路铺设彩色沥青路面,辅路铺装生态石;设置乒乓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种植大量乔木灌木和绿篱,花卉草坪相映成趣……曾经需要掩鼻快速通行的垃圾站点,如今已经成了深受居民喜爱的“后花园”。

      位于苗山路北侧的北区花园,地处沈飞家属楼之间,健身步道围园而建,艺术景观廊架突显工业质感,花岗岩地面朴实厚重,飞机景观小品引人驻足……处处能感受到“沈飞元素”和工业文化质感。在口袋公园建设中,皇姑区把历史文化、工业精神、运动休闲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不破坏原有地貌的前提下,植入各具特色的文化小品,让游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主题创新 口袋公园成科普阵地

      走进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游园,映入眼帘的是一长排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牌,长廊内设置有翻转答题内容,市民只需轻轻翻转对应的题目板,即可看见答案。

       沿着长廊出来,便是地震逃生模拟通道,市民可依据背面的防震文化背景墙,体验模拟地震逃生通道,掌握基本应急本领。

      此外,金山游园还设有地震大事记、模拟逃生通道、防震减灾文化长廊、地震应急避险及救援雕塑等版块。设置有宣传知识的休息凳及引导牌随处可见,将各种防震减灾知识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市民眼前。

      作为湖北省首个防震减灾主题公园,金山游园将防震减灾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在普及防震减灾救灾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共建共管 “门口好去处”有了“市民园长”

      建成投用不是终点,而是管理维护的起点。许多城市的口袋公园突出建管并重,紧抓护养环节,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管理局面。

      河北省保定市在口袋公园建设中,强化主人翁意识,采取张贴公示牌、组织进社区等多种方式,围绕建成什么样、建后怎么管等问题,第一时间征询公园附近居民意见和建议;探索实施“市民园长”制,让群众参与进来,强化群众“自主管”的意识。引导多方支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鼓励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代建和捐建口袋公园,实施有效管理。建立常态机制,制定市区口袋公园管理办法、管理标准,组织对市区所有口袋公园进行联查互看、打分排名。通过多元化建设、集约化配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公园城市建设水平。

       此外,为提升口袋公园的管理水平,保定市完善保障机制,将口袋公园养护管理纳入城市园林绿化日常管理范畴,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在各地,一批口袋公园陆续建成,逐步形成了“10分钟美好生活圈”,备受市民青睐。未来,随着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口袋公园建设,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望将逐渐成为现实。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