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湖里区湖里街道《大力推动石头皮山“两违”整治》项目从1551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评厦门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佳优秀案例”。

  在湖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湖里街道配合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仅用35天就完成35处违建拆除和4处停车场硬化整治,用“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实现了“零补偿、零投诉、零阻挠”依法和谐拆违。

  发展与保护相促并进、经济和生态互惠共赢,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湖里街道从未止步。街道在推动石头皮山“两违”整治的同时,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当地传统历史和文化为要素,以山地综合公园为阵地,构建起15分钟近邻生活服务圈。

  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真落实、问题真解决、服务真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为群众生活在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繁荣、更加平安的湖里而不懈努力。

  用心解决难题 以民为本落实项目 部门协同攻坚克难

  35天,能还自然山林一片怎样的风景?泡上一壶茶,塘边社区党委书记陈桂兰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经历。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期润泽下,石头皮山的山脚汇集了水源,形成一个个水潭,丰沛的池水又滋润了田园。这里,曾经是塘边农民晾晒稻谷、番薯干的好地方,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

  时间拨回几个月前——在石头皮山上,记者遇到了从小在塘边社长大的林女士,她望着眼前的一棵树,神情有些哀伤。“这是相思树——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在相思树的小树林里玩捉迷藏。后来,违章建筑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知道相思树长什么样了……”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个别人未经审批在石头皮山擅自占用土地建房、出租,逐渐形成一个“脏乱差”集中区域。该区域违章建筑物体量大、卫生情况脏乱、生态植被破坏严重,损害了附近群众的切身利益。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针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湖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石头皮山相关区域“两违”专项整治指挥部高效开展清理整治,并将石头皮山“两违”专项整治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督办项目,还群众一个洁净家园。

  指挥部成立6个入户工作组,每天深入租户家中进行入户宣传,建立“一户一表”登记制度,逐一登记出租屋的信息和租户的诉求,每日汇总当日工作进展,及时掌握跟踪动态情况,适时调整整治事项。

  针对存在特殊困难情况的租户,指挥部协调解决租金(押金)、子女学费退还、房源等问题。通过链接租户与出租房的沟通与协调,有效促进租户搬迁,切实做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指挥部还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积极为有搬离困难的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协助租户装车、搬迁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对出入人员、车辆加强管控,24小时值班巡逻,确保整治区域内的安全稳定。

  石头皮山整治工作,是生态环境整治的节点,而非终点。湖里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与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在拆违过程中统筹推进、攻坚克难,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拆除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看着这里重新恢复自然风貌,林女士感叹道,熟悉的相思树、龙舌兰又回来了。湖里街道从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着手,按照“边整治边提升”的原则,从规划和细节入手,开展复绿还林,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切实做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用情拉近距离 依靠山地综合公园 构建近邻同心圆

  爬上躺卧的大石,看城市上空的云卷云舒;走进沙生园,向孩子们科普仙人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密;在石凳上泡上一壶茶,感受这里独有的宗祠文化……

  谁承想,曾经的石头皮山还是“脏乱差”的死角,而在不久后的将来,一座以“顽石新生”为概念的山地综合公园将在石头皮山落成。

  据了解,石头皮山公园东起嘉禾路,西至富豪花园,南靠塘边社,北临湖里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 62595.12 ㎡,串联起湖里街道塘边、后浦社区和殿前街道马垅社区。这座区域性山地综合公园,以自然山体为基础,以绿色植被为生态,以山林奇石、自然野趣和当地文化为特色,市民可在此健身休闲、登高观景、体验当地文化。

  租得来房子,租不来生活。据湖里街道负责人介绍,奔着创意产业来湖里街道的年轻打工一族,早已不满足于每天“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下了班去华美空间、东南天地等创意园区逛吃,周末去小众咖啡馆打卡,或参加一场现场音乐会满足视听享受,已逐渐成为这一带年轻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塘边、后浦社区,年轻人也在期盼一座地标式的综合公园。在联发文创口岸,来厦从事文创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一座承载解放历史和闽南传统文化的公园,既是本地人乡愁的沉淀、成长的印记,也是像他一样的外地人与本地文化产生连接和情感的桥梁。

  “我们居民的意见还真就被写进了规划设计方案里!”不久前,塘边社区的李先生作为居民代表参与了问题征集会。这两天他欣喜地从规划图发现,传统文化融入改造设计的意见被采纳了。

  唤醒了乡愁,传承了记忆。不久前,有一位居民朋友找到塘边社区,迫不及待询问公园的建设情况。原来,每年寒暑假,住在上海的女儿一家都会回厦探亲,带着孙子去哪里游玩是老人心中的头等大事。在她看来,饱含当地文化特色的公园将是带孙子熟悉家乡文化的好去处。“坐在石阶上,给小孙子讲石船的传说,这样即使他在大城市长大,心中也会保留闽南文化的根。”

  站在石头皮山上远眺,一份感慨油然而生——在近邻党建引领下,湖里街道对15分钟近邻生活服务圈的追求,已经超越功能性、便利性,触及人与空间的关系,抵达健康、美学与心灵的融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