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的专业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开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科专业。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组建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2014年工程造价专业获得批准。学院现有“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造价”、“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共7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和“城乡规划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土木水利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土木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力学”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力学”3个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分别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土木工程”是我校博士点建设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已多次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学院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在校本科生3100余名,研究生500余名。
学院在编教职员工近200名,其中正高职称30余名,副高职称54名,具有博士学位80余名,中青年教师9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近50%教师具有各种执业资格证书。现有长江学者1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名,2名教师获得四川省千人计划专项资助,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外,秉承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学院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单位聘请兼职教授50余名,其中院士1名、学术院长1名、产业教授4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外籍教师1名。
学院拥有“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工程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以及“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约5000m2,实验设备资产5000余万元。与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共建“四川省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联合共建四川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叶轮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同方安装工程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地源热泵技术实验室”;与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共建“交通土建实验室(具有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资质)”;与中国五冶集团合作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学院拥有“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5个研究所。
学院强化与董事单位、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室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实验室、实验教学基地、研发中心3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约6500万元,参与完成近百余项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及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获得省部级奖15项,鉴定成果4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80余部,参编国家、地方标准13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及“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