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设计方案“三星堆之睛”。

MAD在三星堆博物馆园区的密林绿水之上放置了一组错落分布的梭形木结构建筑群。新建筑群与原有景观构成了新的大地景观,一方面透露了与三星堆文物相仿的远古未来神秘感,另一方面以节制的体量和姿态与自然亲和相连,让园区成为了一处人文与自然相遇、历史与未来相遇的城市及文化公共空间。


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部的三星堆遗址,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现已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未知即神秘。三星堆之所以全球瞩目,更多由于外界对其当时所处的古城、古国,所代表的古蜀文化知之甚少。其中一个较为广泛认同的理解,认为由于蜀国处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交互地带,所以三星堆所出土的文物一方面呼应了神秘的古蜀本土文化,另一方面体现由于中原人口迁入蜀地而出现的中原文化。现时三星堆博物馆陈列的遗址出土文物主要包括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陶器及象牙、海贝等。

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人像(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此次规划的三星堆博物馆园区位于遗址核心保护区的东北角,总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设计包括进行园区总平规划、新建博物馆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并作园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建成后,博物馆将成为收藏、展示、保护、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世界级专题性博物馆。
大地之睛
古文明之睛
自然之睛
MAD设计的新建筑群为一组六座东西向散落的木结构建筑。向新路以东为建筑群首座建筑——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5830平方米。再由其向西延展,五处体量不一的建筑构成了博物馆新馆。新馆占地约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650平方米。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多件文物,如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像等,形状夸张奇异怪诞。夕阳西下后,六座建筑仿佛变身成为三星堆青铜面具、黄金面罩背后那一双双目光如炬的眼睛,神形合一,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仿佛游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白天,建筑木质幕墙呼应了园区密林的自然气质。大跨度的木结构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开敞丰富的无柱空间,给予展陈最大限度的布局灵活性。顶部玻璃天窗为展厅连廊提供了自然采光的条件。



游人从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主入口进入,在经过介绍三星堆文化的观影厅后,通过地下走廊来到博物馆建筑新馆的一层入口大厅,由此开启三星堆文化之旅。



展馆间通过南向玻璃廊子相互连接,人在连廊中移动,所见窗外景色随着景观变化步移景异。

人文与自然相遇
MAD将园区定义为人文与自然相遇的地方,因此并没有将新馆建造成大型的构筑物,加上最大程度上尊重及保留了现场原有的树木与水景,将其优化成与新馆建筑和谐成一体的景观,创造出馆园合一的氛围。
建筑群北向展厅及其他功能体块连贯而成一片起伏地景,覆盖在绿植屋顶之下。游人可从北边鸭子河畔缓缓走至二层屋顶绿地,欣赏360度园区风貌及优美江景。



观展完毕步出新馆后,人们可沿保留下来的林荫步道继续参观数字体验馆(现青铜馆)、文物保护修复展示中心、研学馆(现综合馆)等,从不同角度近观体验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应该超越仅是扩容文物的构建物,更应创造并渲染让人的思想和精神释放、飞扬的氛围。文物、场所氛围、自然在此相遇共融,将带动人们感受三星堆文明对当代文明及人类精神的铭刻影响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