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大赛以“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为主题,大赛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
以下是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学生组一等奖(10项)获奖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垂直聚落2040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马锡栋、张志豪(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社区
作品名称:垂直聚落2040——浙东运河明江航运工业遗产再生的未来构想
作品简介:工业体系外迁和城区人口激增已成为多数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趋势。在以运河养民、航运兴城的宁波,其运河甬江段沿岸开始出现大量闲置的航运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棘手难点。方案选取明江航运工业基地为对象,对其既存桁架与闲置集装箱进行再利用设计。结合城市人群类型和需求定制集装箱功能模块;旋转调整集装箱形态以契合桁架结构,向内植入多元功能,组合形成一个共享垂直聚落。通过这种装配式、可持续的再利用模式,在实现城市“失落”工业遗产再生的同时,巧妙转化社会问题为社会“动源”。
泵原胶囊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周珏、王一卉(苏州科技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设施
作品名称:泵原胶囊——古城河道与居民健康的一剂良药
作品简介:苏州古城河道水系自开凿以来带来了从古城生活经济的一系列生长,但自古以来就有淤堵污染的问题,这一直影响着居民生活品质,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就做过疏浚工程。到了近代的,通过针灸式的治理工程,在古城建设了数个泵房,但在日常生活中泵房及其附近的河岸空间是被忽略的,人们也很少会关注到古城河道水系的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将水泵功能丰富,将淤泥作为建筑材料,生长出丰富的滨河泵房空间,对处理后的其他介质再利用,依据其属性布置策划空间类型,使得人们开始了解接触泵房,并获得更多与古城河道水系互动的可能性。本方案通过对古城内二十多个其中之一的竹辉泵房进行了空间设计,让河道健康与居民健康的联系更加紧密起来。
漂流集市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李昂、安可欣、李慧琳、王淑娴、陈力畅、姚翀(东南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滨水空间
作品名称:漂流集市——京杭运河邵伯船闸锚地复合更新计划
作品简介:运河是文化流动的血脉,是城市兴衰的见证,然而作为生产本体,运河与城市文化在当下的联系值得加强,因此本设计落脚于运河与沿岸城市之间普遍存在的船闸锚地,着眼于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联系,打造一处集本土文化展示、船民物资补给、旅游生活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顺应时代生活潮流的运河集市。
设计以扬州邵伯古镇为背景,选取了船闸远调站处的锚地作为设计场地。为契合锚地狭长的形式,作品“寄生”于原锚地结构,组织集装箱模块在垂直方向搭建水上集市。作品在技术方面应用装配式以及绿色能源,结合造型以及功能需要,设计增加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满足模块自身能耗。本设计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先进的技术,将古老的运河文化与当今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创造面向未来的活力新家园。
船影重重系古今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任秦彤、刘宇轩、邢寓(东南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公共建筑
作品名称:船影重重系古今——淮安河西造船厂更新改造设计
作品简介:本设计基地位于运河古都淮安市,在里运河北岸,基地建筑为旧淮安船厂。本设计遵循以下三条脉络,对旧船厂进行改造活化。
1.引运河入场,塑城市长廊
2.历史船舱,演绎新生
3.运河·船·厂共沉浸,船影重重系古今
舟·驿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吕嘉伦、孙文鑫、张龙虎(南京艺术学院、同济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新建类 - 公共建筑
作品名称:舟·驿——大运河文化下高邮盂城驿扩容更新设计
作品简介: 中国邮驿体系是大运河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以江苏省扬州市高邮的盂城驿为代表,它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见证了中国悠久的邮驿之路。
本方案灵感来源于盂城驿复杂有趣的空间群落与大运河之上的舟船。立足于中国当代本土性设计语言的需要、场所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当地社区活力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采取现代木结构的方式,将传统驿站中多种空间形式进行提取与变体,融入舟船中桅杆、船帆等结构形式。
试图通过开放式的木结构空间来连结设计场地中岛屿与周围地块的关系,引导社区中的人群来此体验观景、交流、集市、表演等不同功能,在体验空间形式的同时思考中国设计的文化性。建筑取名“舟·驿”,希望在古今凝视中感受设计创新带来的“变化之道”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钢与河的构成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朱鹏飞、贾夏妮、龙鹏飞(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分类:综合设计 - 更新类 - 公共空间
作品名称:钢与河的构成
作品简介: 本方案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记忆场所亟待积极保护与活化传承的现状下,提出了运河文化延续发展的解决策略。以镇江市丹阳市钢铁厂遗址为改造基地,面向十分迫切运河记忆淡薄、运河精神缺乏、运河情感消失等主体性的空间记忆景观建设问题进行公共空间改造,主要策略为以居民活动类型分类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区域特色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再基于不断变化的场地形态置入新型公共活动单元。方案空间力求发扬大运河区域特色文化,激活居民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入居民活动的故事开展并带来大运河文化新体验。
回声·反哺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王正方、程欣然、郭玘玥、李小丫(东南大学 )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公共空间
作品名称:回声·反哺——溧阳市旧红旗水厂更新设计
作品简介: 现状问题:河道空间利用率低,生态状况不佳,人与水面关系疏远;人行道窄、小区进出不便,社区活动空间不足,绿地碎片化;城墙、水关、水厂、太白桥等历史记忆缺少物质载体。
设计策略:该场地的定位为蕴含着文化记忆的社区公园,反哺运河水系的净水绿岛。通过两个关键词:人文回声与生态反哺对生态、历史、社区三个方面作出回应。
人文回声对应历史与社区:1.复现太白桥、城墙、水关的意向,通过一座步行桥连接滨水空间与河对岸县衙遗址,与场地内部的栈道、滨水步道一同形成城墙的意象。2.改造水厂罐体,展陈水厂工业遗存与历史。3.改造滨水空间,形成亲水的码头意象,解决驳岸过高问题。
应运而生,酒到渠成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刘玥蓉、姚孟君、邵鑫露、王奔(南京大学)
作品分类:城市设计 - 更新类 - 街区
作品名称:应运而生,酒到渠成
作品简介: 设计选址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紧靠大运河支流盐河,地块为集镇酒厂、油厂、面粉厂的旧址,场地现存水塔、烟囱等历史记忆点。设计从因古运河而生的酿酒、榨油、制面工艺设计出发,意在复兴运河辉煌,前期分析研究场地内及周边资源和功能,最终确定设计的三个组团;:博物馆、酒店、商业。博物馆组团以历史旧址为核,串联三个纪念性广场;商业组团围绕场地周边道路形成沿街商业,再以点式布局融入场地,促成良好的经济效益;酒店为地块提供了完整的功能配套。沿河空间打开,运河景观自然渗透进场地内部的纪念广场。场地的整体设计布局始终以博物馆的组团为核心,延续地块的纪念性意义和场所精神。
织廊寻河纪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任书瑶、宋佳训、张少敏、王哲、何沁珏、史罗燕(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作品分类:综合设计 - 更新类 - 公共建筑
作品名称:织廊寻河纪——工业厂房改造设计
作品简介: 丹阳钢铁厂,作为20世纪丹阳的“五朵金花”工业支柱之一,现已在产业全面翻新的浪潮下变成废弃工厂的一员。
本方案通过“文化+”的模式打造“城市客厅”,以优渥的文化资源驱动区域活力。设计手法方面,西侧临河厂房以穿廊转译运河水,寓意运河滋养社会栖居,串联丹阳千年因水而兴的城市发展史;同时保留钢铁厂的工业遗珍,链接炼铁设备打造工业流线,讲述近代工业发展史。功能活化方面,东侧置入多种开放的交互式功能,诸如手作空间、文化集市、展销中心、主题餐厅等等,将废旧厂房通过内部空间重构、外部空间织补、加建与异质化表皮再生等方式打造21世纪新时代场所精神,既千年运河与文化焕新的丹阳钢铁精神。
运河“充电宝”
JIAN ZHU JING SAI QING BAO JU
作者:陈宣伶、吴绪阔、叶乔巧、郑常羽、朱璇(苏州科技大学)
作品分类:建筑设计 - 新建类 - 滨水空间
作品名称:运河“充电宝”——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公共生活服务设施设计
作品简介: 由于船民群体的特殊性,生活和工作长期在船上,物质生活不便、精神生活匮乏、渴望与外界更多联系与交流。吴江三里桥坐落在大运河苏州段,见证了船民生活的变迁。
“充电站”利用大数据收集船民的具体需求,用装配式技术搭建 “充电宝”为船民运输物资以及精神需求品。有需要的船民可通过手机APP反馈数据,停靠在“充电站”接收物资。同时游客可以在“充电站”了解并体验运河文化,还有机会通过“充电宝”走进运河船民的日常生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