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竹林”里的上海第一家“江南书局”来了
“小时候到书店,哪怕只是闻闻油墨的味道,都很高兴。油墨味,就是书香味。现在,书店里的‘香味’更丰富了,咖啡香、植物香……当然最核心的还是书香。不论是喜欢阅读还是不太关注阅读的人,进入这个环境,在各种各样的香味里发现书。书,就像这个庭院里可采撷的鲜花。”11月27日,位于奉贤区上报传悦坊的“江南书局”首店“江南书局·书的庭院”对外试营业,作家赵丽宏感慨道。
“江南书局”是上海新华传媒打造的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书店业态,计划在“五个新城”布点。
首店“书的庭院”建筑面积1447平方米,位于上报传悦坊二、三层,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担纲设计,将自然、文化、建筑合而为一,石景水幕墙、石壁咖啡厅、竹石水岸舞台、儿童迷宫阅读区、共享社区空间等特色区域,让书店处处有“风景”。14000多册图书错落分布在“庭院”各个区域,让读者随处可见、随手可拿。
与“琴棋书画诗酒茶”相逢
在书店入口驻足,一侧“竹墙”上的“江南书局”四字店标,出自明代书画家、上海松江人董其昌的书法集字。门头以整片“竹林”形成有韵律感的洞穴式入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从此进入书局,仿佛走入《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
竹子,是隈研吾设计的这家书店的醒目元素。从天花板延伸至地面,书架背后也能发现一根根“竹子”。在江南文化的衣食住行中,竹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竹”也是江南书局呈现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竹子,是隈研吾设计的这家书店的醒目元素。
为保证书店的防火要求,这些“竹子”采用超薄金属管制成,再以热转印技术将竹的纹路印到金属管表面,形成了几可乱真的效果。水流曲线的石质台阶,在灯带映照下如同“水岸”,再加上大片整块石墙和潺潺流水,构成了这家新书店独特的自然意趣。“光这组灯带的调光,前后就进行了七八次,前天晚上还在调试。”1989年出生的店长助理王宋告诉记者。
水流曲线的石质台阶,在灯带映照下如同“水岸” 施晨露 摄
如果说使用自然木材、石块、竹子等元素营造与环境相融的建筑,是隈研吾的风格,书局内部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个微缩景观线索,则体现了运营团队的匠心。
“琴”布景——高山流水遇知音 施晨露 摄
王宋带领记者寻访,收银台旁的展示桌在江南文化和奉贤本地文化的新书旁,就有一个小小的“琴”布景,高山流水,一人抚琴、一人听琴,希望读者在书店遇到知音。中央舞台是书店的讲座与展示空间,观众可以错落有致地坐在阶梯上,抬头即可看到顶部独具特色的竹之屋顶。占据这个楼面最大面积的是儿童区域,采用具有沉浸感的洞穴设计,宛如迷宫一般,围绕着彩色书架,顶部是一片片“竹子”形成的竹之海浪。
儿童迷宫阅读区
穿过活动区,七个线索中的“诗”就位于“书之阶梯”之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句描绘江南的诗句在暖黄的灯上投射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场景。
七个线索中的“诗”位于“书之阶梯”之下
抵达三楼的国内文学区,就能在书架上邂逅“画”的场景。那是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重彩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明代江南的生活场景。“棋”的场景隐身艺术类书籍中,布面棋盘上,一个小小的竹林里有两个对弈的小人,一仙、一侠,颇为灵动。咖啡吧台上能找到“酒”,新华书店自有品牌“磨辰光”咖啡,根据奉贤特色农产品开发了以芝麻、腐乳、黄桃为配料的三款江南特调,还有三款精酿啤酒提供。
咖啡吧台上的“酒”布景 施晨露 摄
“书、茶”两个线索藏在书店特有的“社区空间”里,这里既是读者的书房,也是一个书香活动阵地,接受团体活动预约,平日除了阅读活动,还会举办与书店气质相吻合的创意活动课。
书店特有的“社区空间”
见证“新华书店”品牌迭代
“书店12名员工,都是奉贤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已经在新华书店工作12年的王宋说,在这家新的“江南书局”,无论是工作节奏还是状态都不一样。“过去的工作重心围绕着图书,在这家新店可能是图书、咖啡、活动‘三分天下’。大家的业务都与书有关,但各有侧重,比如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就有3位同事。开业之前,老中青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开发产品,以奉贤南桥老字号‘鼎丰腐乳’为原料的咖啡特饮‘万事乳意’就是这样碰撞出来的。我们去鼎丰腐乳厂房考察,老字号也开发了年轻化的文创,未来在书店也会有相关主题展陈。”
融合奉贤当地产品的咖啡特调 施晨露 摄
在咖啡吧台,记者遇到穿着咖啡师围裙的张海兵,50岁的他之前在奉贤新华书店最老的新建路门店有29年“店龄”,“从最早守株待兔式的柜台式售书到后来的开架售书,书店店员还是没摆脱‘图书的搬运工’角色。现在,我们适应新形势,开辟了咖啡、文创区,有了专门的社区空间,店员要成为书店活动的策划者、运营者。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想试试。”
50岁的张海兵说:“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还是想试试。” 施晨露 摄
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奉贤作家汤朔梅也记得在新建路新华书店购书的时光,“新华书店陪伴一代代读者成长,读者也见证着新华书店的变化。”
“从售书为主到多元的文化体验,新华书店始终围绕如何更好服务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变。”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新华书店的确存在面貌单一、不够个性化的一面,陆续打造新品牌、推出子品牌,有品牌自身提升、超越的内在驱动力。“在新华书店历史上,经历了从整齐划一的门店到超大型书城、各具调性的特色书店等多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华书店就有过品牌化过程,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文化需求爆发式增长,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为代表的超大型书城应运而生。进入网络时代,实体书店承载的图书数量终究有限,如何满足读者丰富多彩的体验型需求又成为书店从业者新的课题。”
石壁书架 施晨露 摄
上周末,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四川北路内山书店原址开业,周末两天营业成绩不俗。本周末“国际残疾人日”之际,上海第一家残疾人友好书店“新华书店·逆光226”非视觉文化书店将在南昌路上等待读者。这是一家30平方米的小书店,有着完备的盲道、可拆卸的灵活书架和无障碍阅读器等设备。
即将开业的“新华书店·逆光226” 施晨露 摄
当“新华书店”变幻出越来越多形态,承载着读者什么样的期待?在“书的庭院”举办的首场“新江南读书会”上,奉贤本地阅读达人陈伟说:“希望这家书店不仅在形的方面展现江南韵味,更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引、聚拢人,再将文化传播出去。”“读者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书,还能坐下来一起读书,举办更多有趣、有意义乃至有深度的活动,一起讨论书、品评书,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赵丽宏说。
- 本文分类:建筑设计
- 本文标签:无
- 浏览次数:535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2-11-30 17:16:53
- 本文链接:http://jianzhuzhichuang.com/cms/jianzhusheji/7838.html
- 上一篇 > 深圳欢乐港湾:城市生活与自然结合的滨海建筑 / 华森设计
- 下一篇 > 广州南沙景观桥,以“Y”型打造区域新地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