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建筑设计趋势
本文内容根据第八届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医院建筑设计与品质提升论坛中邢立华演讲“未来医院建筑设计趋势”内容整理,经过审核。
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特殊的公共建筑。它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复杂性,作为多学科融合的复杂系统,医院建筑是建筑学和医学两种学科相互制约的一种建筑类型,所以它学科复杂、专业复杂、程序复杂,这也导致了医院设计难度较大。二是动态性,医院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知识、技术、运维一直不停迭代发展,导致医院也不得不更新。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特征,同时在疫情催发的医院建设浪潮背景下,思考未来医院如何发展,总结了七个趋势,分别是:院城一体化、功能多元化、空间复合化、资源中心化、运维智能化、建筑生态化、风格多样化。这些趋势涉及医院的多个维度,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有密切联系。每个发展趋势都有其内在的驱动力,并且由其深刻的本质内因所决定,相对应有7个因素,分别是:经济驱动、制度改变、土地集约、管理变革、万物互联、发展永续、社会进步。这些本质内因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向未来,无论是使用方还是设计方,都应该关注这些趋势。
趋势一
院城一体化
院城一体化由经济驱动,是一种以医疗产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需要将城市与医院视作连续变化的整体。无论是建筑单体还是集群,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建筑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作为深圳“十三五”期间建设项目,要求在原有800张床的基础上改扩建成2500张床的超大规模医院。整体建筑规模60万平方米,但用地仅有8.9万平方米,且周边全是高密度住宅区,在极限用地下建造超大体量项目,让医院和城市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鸟瞰效果
项目唯一的优势是毗邻两条地铁线,其中一条已建成投用,另一条和医院同期建设。通过前期交通调研,预判将会有40%的人乘地铁来医院,这启发建筑师思考:如何将不同模式的城市开发结合?如何将医院和城市进行高度融合,缓解未来城市的交通压力?
该项目提出了医院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形式上首先颠覆了传统医院大雨棚加大广场的呆板形象,而是将医疗功能、交通接驳、下沉庭院、入口大厅、商业空间进行重组,创造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空间,称之为“城市客厅”。这个超级复合体是医院与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节点,不但有效地疏解了医院的交通问题,也为城市带来交通换乘的便利。
城市客厅形象
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城市设计)
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项目代表着医院设计的另外一种趋势——多维度的体系。项目地处嘉兴,目标是打造一个国际医学中心,如何将十几家医院组合在一起促进城市开发,同时保证患者就医体验,是设计面临的新挑战。在这场国际竞赛中,建筑师站在城市开发的角度提出设计见解,成为项目中标的主要原因。
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
近年来,国际医学中心这种将几家医院在同一区域内整体联动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国际上,医学中心发展经历了明显迭代变化,最核心要点是复合要素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美国德州医学中心是完全分散式,只是简单将几家医院放在一起。发展到第三代新加坡诺维娜医学城,开始出现立体复合式,有了服务配套,而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提出第四代生态网络式国际医学中心,构建更集成的概念。
医学中心迭代研究
在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建筑师更关注十几家医院设置在一处彼此的关系。结合嘉兴本土“九水连心”的生态本底,设计提出通过“绿带”组织整个中心的医院群。绿带是医院集成的载体,通过其将上下两处的生态系统连接成整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融合。
网络载体
通过集成实现生态、景观、服务、交通于一体的复合式生态网络,以此服务整个国际医学中心。项目中部是枢纽站,下部是轨道交通,地面是公园,地下还有专门为医学中心打造的交通闭环。在该集成载体内,到达任何一家医院只需2分钟步行时间,既保证了环境的生态性,又解决了未来交通开发的难点,设计师将该集成载体称为“医学绿湾”。
趋势二
功能多元化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概念在中国的普及与认可,医院开始向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随之带来医院功能布局的转变,多元的非医疗功能成为激发医院公共空间活力的关键。
超大规模医院就像一座微缩城市或称之为医疗城,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生活。在医院就医,是患者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也有相对应的各种诉求,未来超大型医院的商业服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期项目设置床位2000张,在2007年设计,2012年投入使用,当时设计提出商业服务配套的概念。2020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竞标中标,床位总数达到3000张。二期设计在延续原有网格化的逻辑基础上,大胆设想街区医院的概念,通过设置主街和次街形成街区体块。
网格化的医疗街区满足超大规模医院多中心的功能诉求,医院街与城市形成若干“接口”,从而实现医院与城市的高效的物理交换。这种规划结构,将具有城市街区特征的空间“内化”进医院:主街延展医疗资源,次街强化商业属性。患者、医护、访客穿梭其间,仪式化的治疗活动与世俗化的生活场景横纵交织,共同构成微缩城市的活力图景。以“逛街”的方式体验医院,港大医院这种公共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医院功能多元化的潜在活力。
街区医院,橙色水平轴是医疗功能轴,垂直方向是商业服务轴,两种功能垂直交叠
趋势三
空间复合化
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医院改扩建必将顺应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医院也不可避免地从平铺式转向立体化,空间将会更加集成与复合。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就是极限用地情况下的典型案例。项目位于罗湖老城区,要求从300床扩建到700床的规模,用地只有6000多平方米,医院与城市的前广场混合在一起,并无清晰的用地边界。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设计在新老建筑的“缝隙”之间发挥对公共空间的想象,立体“T型”公共系统成为城市与医院的连接纽带。魔方一样的体块层层跌落,结合深圳的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地面的伞状装置既作为遮荫设施,又营造出艺术氛围。面向妇幼这类群体,这种艺术化的设计很好地消除了医院冰冷的距离感,为就医体验增添了美好的回忆。
罗湖区妇幼保健院院前广场
从时间维度发掘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能性是设计的另一个切入点。结合医院8h/24h(门诊(医技)/住院)的运营模式,在紧张用地中实现白天“医院门诊广场”与夜晚“城市公共广场”两种状态的切换。白天,伞状构筑物创造出斑驳的阴凉,人们经由阶梯式的入口广场进入或离开医院;夜晚,伞状构筑物的灯光亮起,人们经由城市空中天桥或街道漫游至此,驻足感受材料、光影、空间混合带来的丰富视觉体验。公共空间重新还给城市,街头市民在这里纳凉休闲,从而重塑医院与城市的友好关系。
趋势四
资源中心化
伴随医院的管理理念从降低成本向提升服务转变,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多中心模式取代了传统医院大门诊、大医技、大住院。围绕一个中心闭环就诊,缩短医疗流线,提升医疗服务,将会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的十几家医院中,嘉兴市第二医院作为总医院要先行启动建设,它便采用了卓越中心的布局模式。
卓越中心概念示意图
项目设置床位2200张,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设计构建模块化卓越中心群,每个中心有自己独立的入口空间,配置独立的资源闭环体系,整个组织架构概括为横联纵分,除了重大医技外,基本实现闭环内一站式服务。
嘉兴二院的卓越中心模式
“卓越中心”概念最早在美国提出,它将医学专业学科和有关部门联动,高效实现学科发展与创新,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最先进的医疗空间组织模式,这种分布式布局是有实力的超大规模医院应该发展的方向。
趋势五
运维智慧化
当下人们处在信息互联与云端智慧的交汇点,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型医院模式将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医院功能空间消解或重构。
建筑科技发展史
与现实世界映射交相呼应的虚拟世界会颠覆传统医疗系统,医院的范式正在发生转变:远程医疗正在发生,人工智能上万亿次阅片能力将超过医生,人机结合的诊断模式会不断出现……这些都会令医院的传统功能布局发生质的变化。
趋势六
建筑生态化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主题,医院向低碳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何在前期用最小的代价,通过设计的智慧尽可能降低能耗是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深圳地处典型的海洋型气候区,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例,一期设置了大量下沉庭院、屋顶花园、组团园林,徜徉其间,良好的空气微循环生态系统,使得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风、阳光、绿植带来的舒适体感。这种生态设计不但能降低医院日常运营能耗,同时营造健康的整体医学环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沉庭院
另外,这条医疗街的设计中建筑师也做了大胆尝试。医疗街虽有150米长,但街上没有设置空调系统,而是采用张拉膜遮阳系统。根据“热压通风”原理,热空气往上导,从而产生气流压力,整个医疗街形成自然通风,这里四季体感温度舒适,这成为夏热冬暖地区被动式医院设计的示范案例。
趋势七
风格多样化
传统医院陈旧的范式,已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医院的向往与追求。每座医院有其独特的生命基因,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解决场地、文脉、交通等矛盾因素,才能设计出形式丰富的美好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床位2000张,项目设计既现代,又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整体结构已封顶,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先进的中医院。在该项目的主入口设计上,通过一个“围院式”的入口空间,为到访人员营造独特的现代东方韵味。院内按照斗拱的构建关系,设计入口雨棚,两侧墙面采用铜片,并将《黄帝内经》的“素问”片段刻入其上,夜间,从字的后面可以透出光亮,营造独特的医学氛围,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传统与科技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意境与文化内涵。
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
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背山面海,又有典型的海洋文化和客家围屋文化。设计试图创造一个融入山海自然环境的建筑,最终形成三个别具一格的庭院空间:生命之庭、枢纽之庭、交流之庭。自然、艺术与疗愈深度交融,颇具争议的护理单元形式势必让其成为一家网红医院。
尽管医院是复杂建筑,在尊重其功能逻辑的前提下,建筑师仍然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从传统设计走向未来设计,本质变化是创新升维,这需要建筑师拓宽维度、打破边界、创新方法,才能建造面向未来、符合老百姓期许的美好医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