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特点。这里既有北方官式建筑的厚重沉稳,又有南方建筑的轻盈舒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居特色。

这里文化上“风气兼南北”,造成“语言杂秦蜀”,“其声音山南近蜀则如蜀,山北近秦则如泰。”因此,这里既有楚汉文化的融合,又有巴蜀文化的没润,“楚音”、“川语”、“秦腔”并存,与关中、陕北方言内部大体统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构建了多元的文化环境。汉中和安康两地同处于秦岭与巴山之间河谷地带,汉江横亘于中,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典型地形结构。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陕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培育了多元、活跃的文化环境,让陕南地区成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湖广文化、荆楚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熔炉。

陕南地区(安康,商洛,汉中)地势比较复杂,因而民居的形势多样,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角楼、三合院和四合院。

石头房多建于镇巴、安康、西乡山区;竹木房多建于南郑、宁强、城固山区;吊角楼多建于沿江集镇;三合院和四合院多建于平坝城镇。

同时,在地缘上,两地也极其相似,南边都紧靠同源的四川与重庆,北边又同与关中八百里秦川仅有一山之隔,其东部又通过汉江与荆楚之地相连。

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特征:

合院式民居:陕南地区的合院式民居以四合天井院为主要空间组织形式,院落尺度介于南北之间,善于利用地形高差组织院落空间,空间形态丰富。

吊脚楼:吊脚楼是从干阑式建筑衍化而来,主要特征是吊脚支柱和依附紧靠崖壁,适应山地地形,减小土石方量,适应湿热气候条件,用料节省环保。

一字式及其变体:一字式是陕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布局方式,规模孝形体简单,多以散点形式分布于山区。

堂厢式:堂厢式民居主要由正屋(堂)和厢房组成,根据厢房的数量和布局分为“一正一厢”和“一正两厢”,平面格局逐渐趋向“群体”和“围合”势态。

陕南传统民居在建筑上体现了生态理念,如因地制宜、适应环境和布局灵活。民居的选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多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日照、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

陕南民居的装饰艺术融合了秦文化的古朴粗狂和荆楚文化的柔媚清丽,形成了陕南人独有的勤劳朴实和淳朴善良的装饰风格。

它既没有北方四合院民居所显露的那种气势和深沉,也没有南方徽派民居建筑那种柔情与隽永,但它却反映了在平凡人生中对生活最直白的一种感悟。

民居的屋顶一般为双坡悬山屋顶,有长短坡,一般会采用青瓦,用干覆法,不施抹泥灰,直接放在椽子上。两坡水屋顶的瓦片之间留有空隙,便于室内透气,还有屋面保留较长的出檐,保护墙体的上部减少雨淋和日晒,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陕南较多的传统民居采用生土材料的墙体做围合,夯土墙的保温隔热效果明显,对室内湿气和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陕南民居建筑多样化,建筑形态的差异性较大,同一地域环境中,相互毗邻的地区之间,形态却完全不一样。再就是朴素、内敛、极具生活味道且不失大方,讲究现世的享受。

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理念的实践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