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来看,绿城中国自2014年底被中交集团战略入股后,已经逐步融入中交体系。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中交集团正在全面强化对绿城系公司的掌控。
几日前,绿城管理控股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25日起,耿忠强已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联席主席。
耿忠强是一位老中交人,自1995年加入中交集团以来,其在中交系内任职已有30年。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绿城管理的另一位董事会联席主席是郭佳峰,是一位老绿城人,他同时还是绿城中国行政总裁。
一位接近绿城管理人士称,目前先考虑如何做好绿城管理与绿城中国、大股东中交集团的业务协同,至于品牌问题有其历史原因,很复杂,很难一下解决。
“从历史来看,绿城中国自2014年底被中交集团战略入股后,已经逐步融入中交体系。此次耿忠强的任命,是中交集团进一步加强对绿城体系管控的延续。耿忠强的加入可能会推动绿城管理在战略上更加契合中交集团的整体布局,特别是在项目投资和业务拓展方面。”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中交系老将出马
耿忠强是施工口企业出身,高级会计师,在财务岗位上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长于财务资金、债务管理和战略执行。
他的履历上,有着深深的中交系烙印。1995年,23岁的耿忠强加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从基层做起,一路晋级。
2012年,耿忠强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先后担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会计师、董事、总经理、副董事长,2018年9月获任中交房地产集团上市主体“中交地产”总裁。这期间,他参与过中交旗下地产业务的梳理和中交房地产集团的组建,具有丰富的财务实战和企业战略制定和管理经验。
担任中交地产总裁10个月后,他的身份又发生了改变。2019年7月,他进入规模更大、管理难度更高的绿城中国,获委任为该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负责集团财务、资金管理、战略投资等核心业务,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他在任期间主导了绿城中国的财务体系优化和资金运作,推动绿城中国融资渠道多元化。作为高管之一,他还参与了绿城中国“轻重并举”战略,即兼顾房地产开发与代建业务的推进,尤其在财务层面支持了业务转型。
绿城代建业务平台即绿城管理,于2020年7月在香港独立上市,成为“中国代建第一股”。耿忠强在任期间,正值绿城管理分拆筹备关键阶段(2019~2020年),他主导了财务合规性审查、资产剥离及资金架构设计,为绿城管理上市铺路。
此次耿忠强出任绿城管理董事会联席主席,意味着中交集团对绿城系公司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目前,中交集团持有绿城中国约28.97%的股份,绿城中国持有绿城管理71.28%的股份。从股份数量上看,中交集团都是绿城中国、绿城管理实际意义上的单一最大股东。
据知情人士称,国资委要求央企解决“控股不控权”的问题,并在央企内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避免国有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受损。“万科这两年发生的情况,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再加上“嫡长子”中交地产连续亏损,更促使中交集团决心全面接管绿城。
最终结果是,今年3月份,张亚东辞任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中交集团代表刘成云接任董事会主席。4月1日,张亚东又辞任绿城管理非执行董事、董事会联席主席及集团内其他职务。3个星期后,中交系老将耿忠强接替这一职务。耿忠强的任命延续了中交系高管“空降”绿城管理的模式。
根据绿城管理控股公告,耿忠强的服务合同初步为期3年,年薪为32万元。股份奖励及酌情花红将由董事会厘定,
规模野心
在绿城体系内,无论是填补利润,还是撑起规模,绿城管理的角色分量都越发重要了。
绿城中国看似漂亮的业绩,却并未给中交地产带来多少利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绿城中国营业收入1585.46亿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41.46亿元、归母净利润15.9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8%、49%;净利润率2.6%。
绿城中国称,净利润大跌,主要因计提资产减值及公平值变动损失净额49.17亿元。
相比之下,绿城管理2024年营业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4%;毛利率49.6%;净利润7.9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01亿元,净利润率23%。从数据看,绿城管理以2%的营业收入占比,贡献了绿城中国20%的净利润。
2020~2024年5年间,绿城管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4.39亿元增至8.01亿元,上涨82%;而绿城中国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则从37.96亿元降至15.96亿元,下降了58%。
绿城管理稳居代建行业“一哥”地位。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绿城管理新签约建筑面积3649万平方米,是第二名的2.3倍。2024年,绿城管理在代建行业市场占有率为22.1%,较2023年提升1.7个百分点,连续9年保持20%以上的代建行业市占率。
不过,随着代建行业从“蓝海市场”步入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绿城管理的业绩也迎来挑战。2024年,绿城管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01亿元,同比下降17.7%。
柏文喜认为,绿城管理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大型房企的代建业务板块。中交集团的加入,可能会提升绿城管理在获取优质项目和资源方面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与国企和城投类客户的合作中更具优势。
比如,绿城管理的代建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2022年新拓代建项目合约总建筑面积为28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其中国企及城投类客户合约总建面占比达66.2%。中交集团的资源背景可能为绿城管理带来更多国企和城投类项目机会。
2024年度绿城管理业绩发布会上,关于与大股东绿城中国的协同与赋能,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郭佳峰表示,绿城中国跟绿城管理虽然是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其实在很多方面也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公司之间的赋能包括品牌与产品的赋能、轻重协同赋能、关键资源赋能。
“借助绿城中国在市场研究供应链、资金等领域的优势资源,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政企关系赋能,在拓展政府代建及央企国企合作项目过程中,借助这种品牌效应,能够加速高能级市场的代建的业务渗透。”郭佳峰说。
“在新的阶段,中交集团对绿城的支持会越来越强。”刘成云在近期业绩会上说。
中交集团对房地产领域的规模野心从未减少。随着中交系高管“空降”掌舵绿城中国及绿城管理,中交集团正以更强势的姿态将绿城推向新战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