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建筑杂志社利用全媒体平台连续进行宣传报道。除每天在微信公众号进行重点报道外,还在《建筑》和《城乡建设》两刊隆重推出喜迎二十大特别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这十年(2012—2022),系统总结和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砥砺奋进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具体内容包含住房保障、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建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后续还将继续推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敬请关注,并欢迎宣传转发。

图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在中宣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这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十年,中国建造持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我们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十年来,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牢固,建筑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造”展示了强大综合国力。

“中国建造”挺起民族脊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建筑业的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中国建造”品牌声誉日隆。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不断成熟、进步和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一大批“精、新、绿、快”工程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建筑企业正在海内外为实现更加美好人居环境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用“中国建造”体现大国担当。

珠海横琴二桥 BT 工程


“精”——多项关键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角吹响,中国掀起新一轮建设浪潮,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新地标。

从公共建筑到大型场站工程,从城市轨道交通到市政工程,无一不体现着中国设计、中国建造、中国速度、中国工匠的精神风貌。

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领先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正是“中国建造”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体现。正所谓“国之重器,民族脊梁”,一项项关键技术就是我国建筑领域的国之重器,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我国建筑业向数字化、智慧化、精益化发展的表现,充分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的大国实力和中国风采。


北京新机场钢网架施工现场

京大兴国际机场,拥有全球一次建设的最大单体航站楼、最大的单体减隔震建筑,总建筑面积 143 万 m2。实现诸多世界第一:全球首座高铁地下穿行的机场航站楼,实现轨道交通一体化,“零距离换乘”;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世界首创五指廊集中式布局,旅客步行距离短;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 100%,13 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整个航站楼共使用了 12 800块玻璃,楼内 60% 的区域实现天然采光;开发应用了 103 项新专利、新技术,65 项新工艺、新工法,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北京雁栖湖 APEC国际会议中心

北京雁栖湖 APEC 国际会议中心应用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金属屋面系统、大悬挑屋檐等新技术,以“鸿雁展翼,汉唐飞扬”为理念,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由落差 136.2m 的大跳台赛道和落差 114.7m 的标准跳台赛道组成,气势宏大、线条流畅,是全球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跳台滑雪赛道。针对花岗石质山体地层下的标高、桩深、桩径均不同的 165 根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 + 定向爆破方式施工。专业助滑道安装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内首次高精度安装,保证面层助滑模块安装平顺。挡风护翼依山起伏,逐一定制安装,采用 GPS 精准定位结合动臂塔材料倒运,分构件拼装,完美实现设计意图和防护效果。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在同一个场馆中集成超大跨度的索网结构计算分析和找形、曲面幕墙几何优化和工艺设计、先进的制冰工艺、大空间室内环境和节能、智慧场馆设计等众多先进技术,使国家速滑馆成为当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之一。


“新”——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企业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国内国际产业双循环,研发出一批重点领域新技术,开创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建造新时代,给“中国建造”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引领下,建筑业已成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是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水平的建筑设计能力与施工工艺、超低能耗技术与装配式装修集成技术、超大直径复合地层盾构技术……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走在世界前列。

珠海歌剧院,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城市地标文化建筑,也是我国第一座建在海岛上的剧院。项目以“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为建筑创作理念,创造了一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建筑与海洋共融画卷。项目建设过程中,自主研发超高多维曲面变曲率薄壁钢骨混凝土壳体结构施工方法,解决了弧形周长 70m 壳体劲性混凝土结构竖向无施工缝的施工难题。

平安金融中心,成功实现了 8m 超大直径嵌岩桩基成孔施工,是全球高度名列前茅的写字楼。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首创无规则异形空间陶瓷的建造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陶瓷用量最大的文化建筑综合体。

上海市轨道交通 11 号线,创新采用了适应突发大客流集散的敞开式、半敞开式地下车站等新型轨道交通车站形式,是国内首条跨省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

云桂铁路引入昆明枢纽昆明南站,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抗震设防等级最高的国际性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国家“八入滇、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枢纽,昆明南站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是“泛亚铁路第一站”。昆明南站站房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总结出了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大型高铁站房 9 度抗震设计及建造成套技术,大型高铁站房综合节能技术等高铁客站建造的成套自主创新技术,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江苏省首个全装配式住宅小区,也是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试点。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整合创新,实现无外模板、无现场砌筑、无抹灰的绿色施工,整体装配率达 67%。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装配式集成化室内装修,避免质量通病,加快施工进度。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绿色建筑产业化集成体系,是具有工业化特色的绿色、生态公租房社区。

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正在不断提升“中国建造”的世界形象,一系列的“中国作品”正展现在世界各国眼前。


珠海歌剧院

“绿”—擘画绿色建筑发展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近年的建筑充分贯彻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并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各类功能需求,满足了人们对建筑“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整体要求,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一系列有代表性工程的顺利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建设者们在建设过程中,将文化、绿色、人文、科技等元素完美融入,把我国的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也必将注重绿色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工程中的应用,大到行政办公区,小到居民住房与道路绿化,都把建设“绿色化、低碳化”工程作为核心任务。

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以办公楼为主,由 A、B、C、D 等片区组成,是中国典雅庄重、和谐亲民、智慧高效、绿色环保的示范性行政办公建筑。该项目充分践行开放、简约、绿色、环保、创新、精细、优质、共享理念,合理优化空间位置朝向及外窗设置;结合下沉庭院和绿化景观,改善采光通风环境;屋顶绿化有效增加含氧量,净化空气;公共空间采用导光管、屋顶自然采光、电动遮阳帘,节约能源;采用变频式水泵、箱式排风机等降噪设备,改善环境品质。
青岛新机场,采用“降低需求 + 高效供给”的节能设计方法,实现空调系统全年同比建筑节能 30%。
杭州东站扩建工程,建有世界较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上海市佘山深坑酒店,是世界首个建在废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实现坑壁与建筑的完美融合,提升了我国在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上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项目,是全国首例高层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总建筑面积 7.08 万 m2,装配率达 87.5%。装配式装修部品集成定制、干法作业。通过高保温隔热性能的外围护、地道风与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系统,整体高气密性、无热桥设计与施工等新技术,节能效率达 92.3%,树立了超低能耗建筑标杆。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首创了将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污泥干化、干化处理余热回收用于消化预加热的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降耗。
昆明市环湖南路古城段景观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利用高原湖泊资源,打造集交通与“治理、康体、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四融合生态园林景观工程。以生态修复及景观融合为目标,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完善了环滇慢行系统,形成了一条特色滨水景观带,实现了环湖生态圈、康体圈、旅游圈的重构和提升,为探索“道路 + 旅游休闲观光走廊”的新模式,树立了成功典范。
中国的工程师们积极聚焦和落实“双碳”目标,贴近百姓生活,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中国建造”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和综合功能,促进建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人民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

“快”—危难险重方显责任担当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建设底蕴,是国之命脉。近年来,我国城建和基建工程屡创奇迹,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让世界各国惊叹不已。曾经深圳罗湖口岸边上的国贸大厦,汇聚了全国最先进的人才和技术,创下了 3 天一层楼的奇迹,事实证明,2.5 小时拆除一座大桥、3 天建好一层楼不再是梦想,这些优秀的建造技艺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建造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
221 天完成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筑岛,创造了世界工程奇迹,缩短工期超 2 年,至今仍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挑战最强的跨海大桥工程。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速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10 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 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几万名建设者无缝对接、穿插作业,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像搭积木一样让医院“拔节生长”。
这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成为彰显我国建筑业设计技术和施工实力的醒目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兴国际机场开通仪式上讲的那样,“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可以说,“中国建造”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力保障了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随着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建筑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大量关联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多贡献。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