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部新城再传利好!又一座地标性建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主体完工,进入工程收尾阶段。该项目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南部新城“城市客厅”。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届中央政权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是国家历史文献保护的重要场所。为确保档案馆的庄严性、文化性,二档馆将建设成为保障国家档案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保障民族复兴伟业,保障文化自信的特色对外窗口。

新馆主体建筑呈米黄色,八层档案库方正庄重,如同线装书盒紧紧“抱”在一起,环踞前方的二层建筑简约典雅。

“我们所负责的装修环节,就是给场馆从里到外穿上保温、保湿、防腐、防霉的高性能‘衣服’。”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负责该馆项目的生产经理谷超说。

“岩棉具有很好的保温防火性能,但安装起来费时费力。为防止‘冷桥’现象发生,要在隔墙龙骨上每隔60厘米装一个‘U’形架,再把切割好的岩棉嵌进去,最后覆盖一层石膏板,为贴梁贴顶施工,工期一下子翻倍。”谷超介绍,新馆共有大小库房107个,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大部分用于存放纸质文献,对环境要求极高,必须做到六面保温,工程量巨大。

地面则应用科技含量高、技术环节复杂的铺地材料——彩色水泥基自流平,摸上去温润而细腻。

“自流平材料进场后,经人工初步平整,会自己流动精确找平。”谷超说,存放大量纸质档案的柜子都很重,一般的瓷砖容易破裂。为了方便档案柜移动,地面将铺设轨道,综合平整度、表面强度、耐磨性能、防火等级等多种因素,自流平是理想选择。

更难的施工在负一层办公用房。进风机房里,直径20—80厘米的风管占据大部分空间,最近处离墙面只有45厘米,而长2.4米、宽1.2米的隔音板,为了避免拼接要尽可能少切割,只能穿过空隙进场,再被固定在墙上。热水机房里,横竖搭建的钢管只留给施工人员极为狭窄的操作空间,材料进场、搭建交给身材瘦小的工人。

“去年8月初才具备进场施工条件,高峰时300多人同时作业,52天完成8.6万平方米的保温隔墙安装及涂料喷涂,并顺利移交给下道工序。”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经理崔亮表示。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建成后效果图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