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史还是建筑,开封最诗意的古老,大约是属于汴京的。宋人诗中常谈樊楼灯火的盛况,于是催生了琉璃拼成的铁塔,又造就了千佛荫蔽的繁塔。
然而,楼台上的辉煌灯火也可能是日行千里的狼烟。金人铁蹄南下,先灭辽,后荡宋。汴京成了汴梁,故国南去,从此北望。不过好在这里仍为都,叫卖的小贩走不开,繁华的记忆散不开。
待到金朝消殒之后,开封便彻底失去了都城身份的庇护,熙熙攘攘的汴梁日渐受到冷落。绝望中的开封人好像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另一个身份:“黄老”道教的发源地。他们把黄帝和乘龙升天的故事翻出来,又摊开地图在轩辕楼和老丘上圈圈点点,接着陷入思索,试图给冬日萧瑟的开封重新妆点一下,画两片红唇,补一个清清爽爽的淡妆。
元太宗五年,重阳观出现在包公湖东北。后来又改名延庆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而建造的。他入道前的名字叫王重阳,就是金庸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那个“华山论剑”的胜利者。
这位王重阳,历史上也是个颇有气节的人物。金庸所写的“活死人墓”历史上确有原型。据说王重阳作为宋朝遗民,不满于金人的统治,便佯装发疯,还为自己掘了坟墓,跳入其中待着,以表达自己不愿合作的气节。后来创立全真教,在全国各地传道,途经开封,病逝于此。开封人念其气节,遂建造了这座道观用以纪念。
不过金朝末期,道观便毁了。元太宗时期修复,规模倍增,不料元末又毁。明代部分修复,后几经重修,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
道观的主体建筑玉皇阁,是一座著名的无梁阁。整座建筑不施梁木,全由青石、青砖和琉璃构件搭建而成。下层为方方正正的方形,与其他楼阁别无二致,中层突然过渡到八棱形,并用绿琉璃瓦做出了连续环绕的山花,像连绵起伏的峰峦,这样的转换是相当罕见的;上层起了一个八角形的亭子,其中供奉玉皇大帝,但上中两层与下层并不相同,体现了玉皇大帝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性。不得不说,如此设计是大胆、前卫而寓意深厚的。
还有一处,玉皇阁内部采用砖墙穹顶设计,这在伊斯兰建筑中颇为常见,但在道教建筑中鲜有见到。或许它的建筑师,有受到过伊斯兰教建筑的一定影响。
这座道教建筑群的外貌,属实是相当罕见而奇特的。我想,它的存在意义,应当不止是网上说的“保持开封建筑年代跨度完整”那么简单。开封人低调,这座“全国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无论兴废,始终不温不火,只停留在当地人的眉梢心头,宝贝一样珍惜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