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还是叫XX吧

图源|新浪看点


昨天关于大家找工作难的文章发布后,一位市级设计院的院长加了我微信,和我聊了很久。

这位老哥大概是我读者中唯一一位设计院院长,和我对大多数国企领导的印象不同,这老哥是真的想把设计院经营好,而不是在乎自己的升迁或是平安着陆。

但现在市一级的设计院想搞好,太难,尤其还是国企设计院!


首先,关于改制

国企改革的原意是引入民间资本,资源互换,增强国企活力,免得长期在政府垄断下,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但部分市级设计院改制只是单纯从事业单位改成了国资委全资控股公司,明面上是改成了股份制公司,实质却只是换了个主管部门而已。

而随着管辖权的转移,当地政府的资源不再倾斜,只能靠院领导的老脸去接项目,国资委只负责注资不负责经营管理,每年下完指标就当甩手掌柜。

市场化改革,最先革的是院领导的命,从前还是事业单位领导,现在就成了抢市场拿项目的冲锋军,院领导们确实也难啊!

注:事业单位改制是大部分设计院改革的第一步,有关系的院领导一般在改制前就解决好身份,跑路其他单位,剩下的就只能自求多福。

目前部分大院已经进入改制的第二阶段,即通过混改引入外部资本,设立员工持股平台等。


其次,关于人才

昨晚那位院长老哥加我微信,主要是因为他们院缺人,项目可以靠以前的关系接来一些,但接进来项目没人做是最头疼的事。

还是事业单位时,虽然工资低,但各方面的保障还是到位的,不少业务骨干也看重事业单位的稳定性,愿意留在院里干,往上走的通道也比较明确。

但改制后,收入由国资委定,降薪了不说,从前的一些福利也都削减为工会开支,每年满打满算也就千把块钱。

加上市场竞争变得激烈,工作量成倍增加,同样的工作强度,去外边的企业能拿到更多的薪水,于是能干活的年轻人陆续跑路。

留下来的大多数是有着多年事业单位经验的老油条,毕竟体制里的一大弊病就是培养出一批不做不错的推诿高手。

一个市级设计院,几个人带着几十个爹干活,想和市场化的私企竞争,简直地狱难度!


最后,关于经营

院长靠老脸拉来了项目,手底下就那么几个能干活的,项目做不下来,成本开支却一点没变(设计院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项目只好外包。

外包多了,总有人说闲话,老油条们虽然自己不干活,但嘴很碎,背地里说这说那,搞得院长只好硬着头皮让自己人干。

结果就是自己做的项目都亏钱,外包出去的好歹还能赚个差价。

恶性循环下,能干的人干的越多,干的越多收入却不涨,不涨收入人就跑路,剩下的全是吃闲饭的。

不过走的人多也有好处,国资委给的末尾淘汰制考核,离职的就当凑人头,顺利完成考核指标......

只可惜走的那些全是骨干,留下的那帮人才是该淘汰的主!

此外,疫情前,国企贷款,银行都是最低利率,优先给;

疫情后,为了支持民营经济,银行都不顾风险,拿着很低的利息给民企贷款,国企往后排。

虽然不再是事业单位了,但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国企还是跑不了。

所以啊,改制让市级设计院丢了市场,没了人才,赔了项目,还断了资金来源。

也难怪大部分设计师都愿意往省级院跑,可省院总共才多少家?

于是就有了设计师无事可做(失业),设计院却无人可用的怪相。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